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小人书:时代记忆的图画(2)

2014年10月09日 13:3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小人书”租赁的费用根据“小人书”新旧程度和厚薄而定。旧的,一分钱一本,或者二分钱三本。新出的大都在二分钱一本,厚一点的,即便再旧,也要二分钱一本。碰上多册本的,像《三国演义》,几十册一套,也是一分钱一本。当然如果一次性租赁,也会有优惠,便宜个一两分钱。

  “小人书”无论是“摊”还是“店”,生意大都很好,特别到了孩子放学或星期天,生意会更红火。屋里的小木凳常常被坐满。一个小凳两个孩子挤着坐是常有的事。那情景就像现在的书城周末周日读者爆满一样。也有人形容当年的“小人书”店就跟如今的网吧相似,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现在回头想想,当年那些摆“小人书”摊,或开“小人书”店的人,很有经济头脑,也很有超前意识。他们利用很小的投资,却赚取了不小的利润。一本“小人书”,只有一两毛钱,低廉的成本,有时当天就赚回来了。但这并起眼,没有人觉得租赁“小人书”的会赚大钱,其实大错特错。

  4

  我常去的一间“小人书”店,在我居住的大院旁边,条件很简陋,土泥地,每天开门前要泼点清水,防止泥土扬起。对面靠着菜市场,向前一走拐弯是一家电影院。老板选这个位置不知是有意还是歪打正着。家长领着孩子买菜,孩子见了“小人书”店肯定吵着要进去,那些看电影的人,时间不到无处消遣,到“小人书”店呆一会也是一种放松。架不住天长日久,人来人往。书店在文革中被勒令关门时,许多人在传,这家富农出身的老板发了大财,被抄家时发现了两千多块钱的存折。那个数目当时来说算是很大数额了。

  当然,“小人书”租赁的存在,不在于让有些人赚了多少钱,更大的意义是给许多人,包括孩子、大人提供了一个阅读的舞台,一个充实自己的机会,并成为许多人的启蒙老师,增长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许多人是读了小人书,知道了许多国内外名著。像《李自成》、《敌后武工队》、《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杨家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老头》、《基度山伯爵》、《老人与海》等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图文,虽然没有深刻的说教,却让人懂得了什么是好与坏,正与邪,善与恶,甚至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小人书”现在依旧在出版,质量、版式、开本远远超过以往,但许多人仍钟情于旧版。其秘密不言而喻:收藏价值。

  旧版“小人书”据说在“书画淘宝市场”,价格一路“疯涨”。早在十几年前举办的中国首届连环画拍卖会上,贺友直的线装三册一套《山乡巨变》就以1400元拍出,陆俨少的三册一套《牛虻》,以1200元落槌成交,一本第一版的《鸡毛信》居然卖到五千元。2012年武汉第十届连环画交流会上,赵宏本绘制、1962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白蛇传》连环画,以底价1000元开拍,经激烈角逐,最终以3.8万元的高价成交。这还算不了什么,2003年“中国连环画收藏交流网”第11届竞买交流会上,民国时期出版的一套32册的由陈履平绘画的《金台传》曾拍出21万元的高价,确实令人咋舌。

  原本几毛钱的“小人书”,摇身一变成为奇货可居,当然有前提条件。收藏专家们总结为“十看”:一看出版年代;二看绘画技巧;三看作者;四看故事内容;五看开本;六看是否获奖;七看是否成套;八看印刷数量;九看制书质量;十看品相。比如,1957年版的《瓦岗寨》可以卖到2万元。再如《三国演义》,一共六十册。从1957年开始陆续出版,至1964年才全部出齐,共历经七年时间。现在拍出20万元高价。但这种套书民间能存藏的,可以说凤毛麟角。有谁能七年间不停地关注一部连环画的出版?所以,旧版连环画固然能升值,但通过此途径发大财的可以说寥寥无几,更多的只是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收获而已。实际上,最有商业价值的是“小人书”的原稿,是因为独一无二。2005年程十发的四十开册页《召树屯和喃婼娜》以1100万元成交,次年沈尧伊创作的《地球的红飘带》原稿以1540万元成交,创“小人书”原稿拍卖纪录。

  5

  说到“小人书”,不可不提“文革”时期的连环画。从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发行的连环画,作为共和国发展史上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产物,具有很高史料价值,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收藏中的“潜力股”,其中“样板戏”连环画收藏价值更高,备受市场追捧,据说一套全品相“样板戏”连环画(共八本)价高达5000元以上,其中一本《奇袭白虎团》就值近千元。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样板戏”连环画固然价高,但其创作付出的心血也是超常的,有的甚至要担政治风险,稍有闪失,搞不好身败名裂。连环画《奇袭白虎团》的作者杨文仁是我的亲戚,当时在山东省美术馆工作。《奇袭白虎团》是山东京剧团创作演出的,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从山东选定了美术作者。杨文仁上世纪70年代接到绘制《奇袭白虎团》连环画的任务后,便跟随“样板团”全国巡演。演员在台上演出,他在下面观看,有时还拿着照相机拍照。我见过他拍的许多照片,记得母亲问他拍这么多照片做什么?他小声说,上面要求,连环画要完全按照样板戏的模式来,一招一式不能改。所以他必须把每个场景,每个人物都把握好,甚至一点细节不能放过。之前已经出版过多本连环画的杨文仁在那段时间,煞尽苦心,几乎放弃一切,全身心投入创作。济南夏天如同火炉,他只好跑到青岛来。自家房子小,就住在我们家。夜里,我起床方便,常常看到他伏在桌上一笔一画地在工作着。他画的草稿非常多,有的一页竟有几十张草稿。拿我的眼光看已经很不错了,但他仍旧一遍遍改。文革结束后,一家出版社费了很大劲找到他,商谈重印大开本样板戏连环画事宜。原来,当年《奇袭白虎团》连环画是他创作的不假,但出版署名却是“集体创作”。这一“集体”,找起来就颇费功夫了。《奇袭白虎团》的原画稿现在应该还在他手里。尽管我没过问,但感觉应该如此。有些艺术品可能值些钱,但作为作者,轻易是不愿意出手的。毕竟倾注了自己大量心血,如同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更踏实,也更有意义。

  旧版“小人书”市场价格被一再推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一大批久负盛名,造诣颇深、艺术成就极高的大家参与其中。如刘继卣、贺友直、王叔晖、丁聪、杜滋龄、华三川、顾炳鑫、王弘力等,他们的作品不仅表现出扎实的功底,更给人以艺术和美的享受。

  现在看“小人书”的群体基本框定在孩子范围,“小人书”摊或店也很少见到了。生活条件的提高,让许多过去刻骨铭心的东西变成了记忆、历史,留在了人们心中。说起来有那么一丝丝的感伤,但好在有更多的精神食粮替代,反而是一种慰藉。

  作者简介

  王溱 现供职于青岛市机关。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发表作品三百余万字,曾开设多个专栏,获过多家报刊奖项。现已出版散文、随笔、小说专辑七本。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