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1976年毛泽东病重期间盼回故乡韶山 愿望未能实现(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3月13日 16:3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
长沙左宗棠故居原址。湖湘讲堂博客供图

  曾国藩、左宗棠都心怀剪不断的乡愁

  故乡,是中国人伦文化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归思欲沾巾,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明月何时照我还,乡愁总是伴随着那些暮春,那些落日,那些明月,在古典的烟波江上迷离着,荡漾着。近代,从长沙走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使得长沙不仅是乡愁的“始发站”,也是乡愁的“终点站”。

  28岁时曾国藩中进士,点翰林,一直在京师做官直到42岁才回家奔母丧,逢太平军起事开始在长沙书生将兵。在京城为官的那些日子里,曾国藩思念最多的就是远在双峰荷叶塘的故乡和亲人。除了处理官场上的事务外,那些千丝万缕的乡愁让曾国藩剪不断,当然也没法剪断,他似乎永远惦记着故乡。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是曾国藩在官场上的上升期,升官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太久,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也就是升位“侍郎”后十个月,曾国藩越来越想家。他离开家已经十多年了,任职京官后,曾国藩还从未回过家乡。祖父母均已在此期间去世,临终也没能见上他一面。母亲十分思念他,他“梦寐之中,时时想念堂上老人”,对弟弟说:“如堂上有望我回家之意,则弟书信于我,我概将家眷留在京师,我立即回家。”他跟家乡的联系越来越多,并在家书里进行了记述。曾国藩在京城蒸蒸日上,这一年,家里来了五封信,一封是他父亲的,其他都是弟弟们的,诉说了家里一些事情。

  他在十二月十八日的家书中提到,家乡有个叫西冲的地方,有四户乡里,因为手信送得孤寒了一点,结果惹得人家不高兴,“送项太简致生嫌隙”,嘴巴里碍于我曾国藩是京官,不好说,心里肯定是有埋怨的。曾国藩想得周到,特意捎信回家,加以说明,“使知我家光景亦非甚裕者”,让他们知道我家也没那么富裕,不到之处还请多多包涵。他可能考虑到家里人懒得跟人解释,于是又补充说:如果父亲大人觉得没有必要跟人“开诚布公”,那这封解释信就扔进废纸篓作罢了。

  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十二,一件美差落在了曾国藩的头上。皇帝命他充任江西主考,曾国藩喜不自胜,第二天即在谢恩折中奏请乡试结束后顺便回家省亲,皇帝自然照准。 

  曾国藩兴高采烈,一路南下。一转眼他居京已经13年。他终于可以一偿夙愿,见到思念已久的父母大人了。不料七月二十五,曾国藩行至安徽时,忽然接到家乡送来的讣告,母亲江氏已经于六月十二,也就是他接到派差喜讯的当天去世。曾国藩五内俱摧,当即易服奔丧。随着曾国藩抵达故乡,他的京官生涯随即宣告结束。不过,回到了故乡的曾国藩却并不足惜。

  乡愁,就是家国情怀,就是文脉延亘,就是精神归属。记得住乡愁,即有心安处。

  左宗棠是农家出身,在外厮杀多年,却对躬耕垄亩的故乡生活心向往之,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活,自号“湘上农人”,流露出一种挥之不去的生态情结,故所到之处最爱栽树种菜植桑。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整治陕甘总督府后花园——节园(今兰州市委驻地),筑槎厅,题名“一系”,开畦种菜,杂植薤韭、瓜瓠、萝卜、山药、冬寒菜之属,颇得故乡风味。他常常服短后衣,抱瓮灌畦,欣然自适。并题楹联日:“闭门种菜,开阁延宾。”“八月槎横天上水,连畦菜长故园春。” 

  1857年他在今天长沙司马桥自己设计建了一座宅院,又名“左公馆”。在公馆中挖池塘,开菜园。匾中“治兵之暇于隙地遍种南蔬……盖老兵而兼老圃矣!子衡之圃与吾之圃其淡也将毋同,”在遥远的西北战场,左宗棠不忘“遍种南蔬”,其思乡求“澹”之情,由此可窥一斑。

  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大的功名事业,他最终要回归故乡,只有在故乡尘俗的生活中,他才能找到人生最平淡最真实的幸福,无论曾国藩还是左宗棠,莫不是如此。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