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艺术家蓝天野逝世,一生为舞台的他在北京人艺从25岁演到93岁

艺术家蓝天野逝世,一生为舞台的他在北京人艺从25岁演到93岁

2022年06月09日 01:21 来源:新京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艺术家蓝天野逝世,回顾戏剧经典形象 一生为舞台蓝天野在北京人艺从25岁演到93岁

  6月8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布公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同志,因病于2022年6月8日13时43分于家中逝世,享年95岁。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1927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自1944年底,在国立北平艺专以沙龙剧团演员的身份第一次登台初演《日出》以来,回顾蓝天野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他在戏剧、影视与书画等领域均有建树。曾在经典话剧《北京人》《蔡文姬》中饰演重要角色,尤其在《茶馆》中,他所饰演的“秦二爷”,至今仍被观众视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他参与拍摄了古装神话历史剧《封神榜》,成功塑造“姜子牙”;在我国第一部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中,出演的“王沪生”的父亲“王子涛”等角色,早已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自幼学习书画的蓝天野,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坚持“勤于笔墨、独辟蹊径”的创作思路,作品饱含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名18岁便投身革命的老共产党员,2016年,中央组织部研究决定授予时年89岁的蓝天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授予蓝天野“七一勋章”。

  早期生涯

  进步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工作

  1927年,蓝天野出生在河北省饶阳县,原名王润森,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曾祖父便带着全家四代从冀中迁居北平。蓝天野曾形容自己的家族有点像巴金笔下的《家》,也有点像曹禺的《北京人》的家,但既非名门望族,也没有那么多的书香气,只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族。1948年,因革命工作的需要,王润森正式改名蓝天野,而这一被他称为没有任何寓意脱口而出的名字,伴随他走过了一生。

  蓝天野曾表示,年少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成为演员,那时候满心兴致都在画画上。1942年,还在北平三中读高一时,第一次看话剧,便是曹禺的《北京人》,其中自己的老同学苏民在戏里饰演“曾霆”。因酷爱书画,1944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也是在苏民的引领下,在《日出》中出演了一个并不重要的小人物“黄省三”。

  1945年初,在姐姐石梅的影响下,蓝天野以“地下交通员”的身份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平解放前,在“北平剧坛运动”中,以“祖国剧团”的名义展开活动,广泛团结联系多个学校剧团,发挥了引领青年进步的核心作用,通过话剧的形式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员。1946年,在演出了李健吾编剧的《青春》之后,蓝天野被派到演剧二队工作,从那时起,他便不再去北平艺专上课,毕生工作在戏剧舞台上。

  1948年底,为了迎接北平解放,由演剧二队、祖国剧团的骨干以及华大工学团等人马组成华大文工二团,蓝天野自然也身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大文工二团改组为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那一时期,蓝天野参演了解放初期影响较大的新创话剧《民主青年进行曲》,宣传“反饥饿反内战,学生民主运动”的话剧作品。

  1952年,根据上级指示文艺工作要求专业化的要求,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话剧团、舞蹈团与原北京人艺(后习称“老人艺”)同专业的三个团,按专业归口合并,在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彭真“北京只要一个话剧院”的指示下,两个话剧团合并,于1952年6月12日建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话剧人生

  数次告别又数次回归

  回忆起北京人艺创立之初,蓝天野曾这样形容过自己,“那一年我25岁,标准的青年演员,对未来满怀憧憬。”那一时期,他先后参演了独幕剧《长海来了》,改编自苏联作家的《非这样生活不可》,以及曹禺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新作《明朗的天》等作品。

  相比起上述作品,《北京人》里的“曾文清”,则是蓝天野一直以来最想演的角色之一,从他第一次看话剧开始,便对这一人物形象印象深刻。1957年,正在主持剧院在职演员学习班表演教学的蓝天野接到调令,北京人艺决定建院后第一版《北京人》里的“曾文清”由蓝天野来饰演。经过长时间对于角色的揣摩,以及对于诗词、绘画、养鸽等方面的专心研究与专门请教,从演出结果看,蓝天野认为,自己所演的曾文清还算是成功的。尤其当年周恩来在看过《北京人》演出之后,专程到后台与演员谈话,还将蓝天野叫到前面,表示“你这个文清演得很好”。令当时还是年轻演员的蓝天野很受鼓舞。

  也是在这一年,蓝天野在话剧舞台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茶馆》也开始了首次排练。多年后,蓝天野回忆,这部作品花在体验生活上的时间和精力,远比用在排练过程中的多,也是他个人演剧生涯中,对一个不熟悉的角色达到熟悉并鲜明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有益例证。蓝天野回忆起这段时曾表示,“1957年排《茶馆》的时候,我30岁,正是角色第一幕年轻时期的年龄,但体现人物意气风发并带有些许傲然自得的性格状态,还是要花工夫创作的,尤其演第三幕秦仲义晚年时期,就更需要用心从生活体验中去探索创造了。”

  1963年演出时,蓝天野又逐渐找到了人物头部不断痉挛颤动的病态特征。全剧最难演的部分则是,最后一幕“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仨老头,在茶馆里互道衷肠,彼此告别的那场戏。据蓝天野回忆,当年导演焦菊隐先生专门用了一个晚上排这场戏,诱导演员找到那种历尽沧桑,从心底发出倾诉的感觉,从而使这一部作品成为在老舍先生和焦菊隐先生两位大家的引领下,打造出的经典篇章。

  1992年《茶馆》告别演出,那是蓝天野最后一次出演“秦二爷”。那时的他已年过花甲,接近秦仲义最后一幕的年龄。为了体现出第一幕他的年轻气盛、风华正茂的人物感觉,在“秦二爷”亮相茶馆时,用心设计,并即兴结合了很多外部动作,蓝天野希望一出场就有与众不同的人物身份感觉,体现步履轻盈,潇洒不羁的神态。

  作为演员,蓝天野除了成功塑造了《茶馆》里“秦二爷”的经典形象,他在北京人艺近70年的艺术生涯里,还有很多舞台形象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在其另一部代表作话剧《蔡文姬》中,他出演“董祀”这一角色。作为焦菊隐先生继《虎符》之后“向民族戏曲学习”的延续,蓝天野在“董祀”这一角色上,从语言到形体,借鉴了京剧小生名家叶盛兰身上的气韵,甚至借鉴了裘盛戎与周信芳表演的精华。由于自幼对京剧痴迷,也有些许武术的幼功,蓝天野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略具优势。

  1963年,在相继演出了《茶馆》《蔡文姬》等作品之后,蓝天野从演员转行做了导演。上世纪70年代末,曹禺完成了他在1963年被迫搁笔的《王昭君》,当年作为北京人艺的重点剧目,已经转岗导演多年的蓝天野,被选作该剧的男主角出演“匈奴呼韩邪大单于”,而剧中“王昭君”一角,则由他的夫人狄辛饰演。多年后,当蓝天野回忆起当年对于呼韩邪这一角色的创作,他认为从一开始就比较自如地获得人物自我感觉,创作欲望也很浓,算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之一。

  自1992年《茶馆》告别演出之后,蓝天野便再也没有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直到2011年,84岁的蓝天野,迎来自己人生中的第七个本命年。那年春天,时任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在剧院食堂设宴,邀请了蓝天野与朱旭两家人。这一次,日后也被蓝天野戏称为“鸿门宴”。那一年,剧院决定由导演李六乙排演,巴金原著、曹禺改编的话剧《家》。由于1984年曾导演过该剧,本以为顶多担任个“艺术顾问”的蓝天野,最终时隔19年后重登首都剧场的舞台,出演了《家》中“冯乐山”一角,朱旭则出演“高老太爷”。2020年,在北京人艺举行“曹禺诞辰110周年纪念演出”时,蓝天野以93岁的高龄,时隔数年再度出演“冯乐山”,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演员的身份站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之上,而此时,老友朱旭已去世两年。

  复出舞台一年之后,201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迎来建院60周年,剧院则以“盛典计划”为名,举办十项活动,而其中最难的一件事,便是要创作一部“原创·当代·北京”的新剧目演出。编剧何冀平受时任院长张和平之邀创作了话剧《甲子园》,蓝天野以“艺术总监”的身份参与了此次创作。剧中的男主角“黄仿吾”,蓝天野曾提出由濮存昕饰演,但由于《甲子园》是一部写老人的戏,最终85岁的蓝天野与几乎同龄人的郑榕、朱旭,时年90岁的朱琳,70多岁的吕中、徐秀林出现在同一舞台上,缔造了继《茶馆》告别演出之后,北京人艺舞台上的又一段佳话。在这一次的演出结束之后,蓝天野还曾自备了一件写有“《甲子园》——蓝天野告别舞台”的圆领衫,上面签满了所有主创及演职人员的名字。蓝天野曾在自传中提及此事,当时朱旭曾对他说:“天野,这不对啊,你怎么又写‘告别舞台’?”蓝天野则答道:“告别是为了回归。”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臻

  文中部分内容参考蓝天野自传《烟雨平生蓝天野》

【编辑:刘星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