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两天后的南京:戴季陶磕头放弃“主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西安事变两天后的南京:戴季陶磕头放弃“主战”
2009年12月14日 14:28 来源:现代快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片:张学良(前排左)和蒋介石(前排右)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作为十朝古都,南京城里发生过数不清的故事。那些远去的昨天,常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露出一张面目模糊的脸。从本期起,《发现》周刊特别推出《历史上的今天》,挖掘被掩埋的细节,以飨读者。

  1936年12月14日这天,南京街头平日卖得特别寒碜的《中央日报》突然洛阳纸贵,刚上摊儿一会儿工夫就销售告罄。因为就在昨天,《中央日报》在第三版刊出了一则新闻——《张学良率部叛变》,短短六百多字,一时间引来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蒋介石被拜把兄弟给武力扣留在西安了,消息是真的吗?

  事情究竟会如何发展,“官报”《中央日报》自然比一般报纸消息更加可靠。果然,12月14日“京市新闻”版上,《市府布告严禁造谣》的标题赫然出现在头条。文章告知各界,两天前的西安事变“中央有适当处置,望市民力持镇静各安生业。京各界致电慰问蒋委员长。”然而在这条消息的周围,围绕的是《京市今日举行冬季大扫除》、《第六届集团结婚明日举行》、《玄武湖捕鱼,两日捕鱼百余担》这样的“市民”新闻。对于南京而言,西安事变,这似乎只是一个来自西安的不幸消息,事实果真如此吗?

  ●蒋介石在西安被抓,南京的媒体作何反应

  ●真救蒋假救蒋,南京军政界要人的幕后闹剧

  ●作为民国首都,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戴季陶铁汤池公馆内下跪“主和”

  1936年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蒋介石被武力扣留,西安事变爆发。由于事发突然,南京的高层得到消息已是这天的下午。

  据冯玉祥日记记载,12日下午,在位于南京斗鸡闸4号何应钦家中,政要们聚集在一起.刚刚切入到实质问题,分歧出现了。“一、协和(李烈钧)主张安全介石为主。二、陈璧君主安全。三、陈公博亦然。四、朱益之主打。五、何敬之主打。六、叶楚伧主打。七、戴季陶主打。”意见没有得到统一,他们决定用最快的速度将蒋介石“蒙难”西安的事情告知国民政府的官员们,并商讨对策。

  从国民政府《中央日报》12月14日的新闻可见,国民党中央是于12日当晚12时召开紧急会议,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铨叙部政务次长、几次中常委会议记录的王子壮在他的日记手稿本中记载,但凡能够及时赶回南京出现在会场的人员基本到齐,共计38人。

  第二天晨,宋美龄、孔祥熙从上海赶到南京。当天下午3时至5时半在位于丁家桥16号的中央党部召开会议,紧急磋商。随后至蒋介石返回南京为止的14天时间里,这里车流不息,召开的大会小会一个接着一个,前后不下20次。会议的焦点就在于对张学良“打”或“不打”。

  考试院长戴季陶认为对张学良、杨虎城应坚决开战,态度异常激烈。与何应钦不同的是,何是为了自己取而代之,而戴是为了蒋介石的安全。但宋美龄和孔祥熙主和,力陈利弊,戴季陶最终也改变主意。

  当时以何应钦预定的参谋长资格参加高级会议的黄绍竑,在《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回忆,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在中山东路128号、国民政府财政部内的孔祥熙南京铁汤池公馆。休会时,戴季陶出其不意地向与会者磕头,说:“我是信佛的。活佛在拉萨,去拉萨拜佛有三条路,一是由西康经昌都,二是由青海经玉树,还有一条是由印度越大吉岭。这三条路都可通拉萨,诚心拜佛的人三条路都走,这条不通走另一条,总有一条走得通的,不要光走一条路。”说完又磕了一个响头,退了席。与会者都看见这一幕,特别是反对和平手段的人,知戴季陶转了向,也不再提反对意见了。

  南京各界组织赴难团,空谈“救主”

  蒋介石在西安“蒙难”的消息传来,“民间”也忙得热火朝天起来。各机关各行业,包括学校、工商界等团体都纷纷表示要“效忠党国,”并“通电讨逆”。

  接着是付出实际行动的问题。《发现》周刊记者在12月23日的《中央日报》上看到,12月22日上午九点,召集的各界扩大纪念周大会上,有关方面做出决定,“即日组织首都各界救国赴难团,营救蒋委员长出险。”会场气氛悲壮紧张,各代表均奋不顾身,愿赴西安营救蒋委员长,至11时,始高呼口号散会。散会后,各界代表自动报名参加营救蒋委员长赴难团者,甚为踊跃。

  而南京童军组织营救会长(编者注:指蒋介石)讨逆服务团也很快成立,南京城里许多小学的学生都报名踊跃,拟定参加资格并推定领队人员,待截止报名后即准备出发。

  南京市民众代表及各机关都宣传讨逆,当时的情景可谓是“首都百万市民,咸欲争食张逆之肉而寝其皮以为快”。

  各类赴难团成立了不少,只是到蒋介石回到南京为止,没有一个赴难团有离开南京、奔赴西安的“壮举”。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