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成都构建校院地协同创新座谈会制度(3)

2014年12月18日 13:09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延伸>>>

  政策杠杆激励校院地协同创新

  我市今年预计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超6500亿元

  校院地协同创新,路径在“协同”,目标在“创新”。

  记者昨日获悉,我市今年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6500亿元、增加值超1500亿元,增长均超过20%。此外,科研及技术服务业产值将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全市专利申请量将突破6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保持20%以上的增幅。

  据悉,为推动科技创新“161”总体部署以及“六大工程”落地实施,今年,我市从创新链条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对资源配置的差异化需求出发,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创新管理三个重点方向,统筹协调、集成使用全市资源和力量,“1+2+N”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已基本形成。

  平台建设

  力促技术到产品“跳级”

  眼下,我市正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六大工程”,作为“六大工程”重要工程的“校院地协同创新工程”,将通过搭建对接平台、出台专项政策、打造科技载体“三向着力”的方式,力促科技成果完成从技术到产品的“跳级”。

  据悉,在搭建对接平台方面,我市将搭建“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建立校院地协同创新座谈会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座谈会,协同解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载体建设等重大问题。此外,还搭建“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平台”,依托成都“科创通”服务平台,围绕集聚、服务、撮合、孵化四大核心功能,面向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技术咨询、检测检验等服务产品,面向高校院所提供企业技术、人才需求等信息,实现企业和高校院所资源的“两个聚集”,打通技术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

  同时,我市在国内率先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的成都技术转移集团,重点面向高校院所“发现、筛选、撮合、投入”产业化项目,推动成果本地转化。此外,我市已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79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1个,同时实施一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重大项目,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成都十条”

  打通成果转化关键环节

  记者了解到,在制定专项政策方面,我市已出台以“成都十条”为核心的系列政策措施,以政策杠杆激励校院地协同创新。比如,在打通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方面,“成都十条”着力破除高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固有“枷锁”,核心是让发明创造者获得应有报酬,极大激励了高校院所科技人才面向市场的创新创业活力;在激励成果转化方面,“成都十条”规定,对高校院所成果成功向在蓉企业转化实施的,可按实际发生的技术交易额的3%给予高校研发团队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补贴,按3%给予企业年度最高200万元补贴,按2%给予中介机构年度最高200万元奖励,着力激发成果转移转化链条上各主体的积极性。

  在科技载体建设方面,我市将通过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共建创新孵化载体、共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三种方式推进。“以‘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为例,我市鼓励校院地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导成果和人才向我市流动聚集,而对于‘共建创新孵化载体’,则重点支持高校院所利用校院内或周边存量土地、楼宇等资源,与地方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等科技载体。”记者 缪琴 摄影 马丁

【编辑:叶攀】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