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2013年施政报告(全文)(10)

2013年01月16日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十)行政及政制

  地方行政

  190. 香港实行“地方行政”已超过30年,取得一定成效,亦有不少进一步发展空间。我提出“地区问题地区解决、地区机遇地区掌握”的理念,就是地方行政应由政府带动,结合地区的积极参与,不应由政府包揽。发展方向应该是政府向区议会下放工作和责任,为落实地区服务和推动地区发展而努力。

  191. 我们会积极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目前地方行政的模式,提升区议会的职能,发挥区议员的积极性,以及让民政事务专员更有效地统筹政府部门在地区的服务。我们会尽快修订法例,从2016年开始取消所有区议会委任议席。我也希望地区人士在处理当区事务时,能顾全社会的整体利益。我们将会举办地方行政高会,探讨如何改善地区行政。

  192. 我们计划增加各区议会的资源,提高现时地区小型工程计划的拨款,并研究加强区议会参与处理地区问题及管理部分地区设施。在区议会的地区小型工程拨款及小区参与计划拨款之外,我们计划今年为每区额外预留1亿元,即总共18亿元的一次过拨款,让区议会在今届任期内推展小区重点项目。此外,我们会每年额外向小区参与计划拨款2,080万元,以加强区议会在地区推广艺术文化活动的工作。我们亦会适当检讨区议员的津助,包括区议员租用办事处方面的安排。

  193. 两个市政局取消至今已12年,部分市区及新界的文康市政设施和服务的收费仍有不同。我决定修订法例,划一收费水平。作为第一步,凡是市区与新界收费不同的项目,均以较低者为准,政府收入会因而每年减少约7,000万元。由于康文署及食物环境生署大部分服务收费自2000年以来没有调整,我已责成相关部门全面检讨各项服务的收费理念和水平,尽快向财政司司长提出建议。

  政制发展

  194. 在政制发展方面,我们会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决定,推动落实普选目标。

  195. 政府会在适当时候,就2017年行政长官选举办法以及2016年立法会的选举办法展开广泛咨询,并启动宪制程序。我们期望社会各界及立法会不同党派,都能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从香港的整体及长远利益出发,求同存异,达致共识,推动香港向前发展民主。

  公务员队伍

  196. 公务员队伍是香港的重要资产,不论回归前后,一直克尽职守,专业有效地服务市民。新一届政府在过去6个月能够开展和落实多项新政策和措施,我要公开和衷心感谢公务员队伍的支持和配合。随市民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务员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会履行在政纲中的承诺,因应工作实际需要,在下一财政年度增加人手,应付额外工作。同时,政府十分重视与公务员队伍的伙伴合作关系;在公务员的管理上,我会要求职管双方多沟通、多了解,透过有关的咨询渠道,坦诚沟通,建立互信互谅的关系,并特别要了解前线同事在执行政策上的宝贵意见及经验,以促使各项措施顺利推行。此外,我们会更加重视公务员的进修学习文化,充实培训的内容,提升同事的创新能力和动力,以更好支持整个政府团队的工作,服务市民。

  维护香港核心价值

  197. 我就职时向香港市民承诺,保障市民权益,维护人权、法治、廉洁、自由、民主等核心价值,包容各种立场和意见,并尊重新闻自由。其中,司法独立和法治不单是我们珍惜的核心价值,也是香港成功的基石。政府将坚定不移维护这些核心价值。

  (十一)结语

  198.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以上是我和新一届政府对施政的主要理念、政策和措施。当“经济发展委员会”、“金融发展局”、“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扶贫委员会”和“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等委员会提出建议,政府采纳后,会继续以“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199. 我想再强调两点:一,民生和经济不可偏废。改善民生必须靠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就是为了改善民生,民生改善就可以为香港社会提供更安稳的营商环境;二,发展经济要抓紧机遇,改善民生必须急民所急,两方面的工作都要讲求速度。

  200. 过去半年,新一届政府的部分政策已经落实,而且初见成效。放眼未来,我和我的团队,仍然会务实进取,迎难而上,与立法会和全港市民齐心一意,建设更美好的香港。

【编辑:丁文蕾】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