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香港故事】香港百年慈善機構:見證先僑“落葉歸根”之路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9日 0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說】曲徑通幽、蒼翠掩映,位于香港島西段大口環的東華義莊始建于1899年,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歷史。它見證了百年來香港利用其航運優勢,爲全球華人提供原籍安葬服務的悲壯歷史。“落葉歸根”是早年間遠渡重洋、外出謀生的華人最真摯的期盼,即便生前無法衣錦還鄉,也渴望身後能够長眠故土。正是這種歸鄉的淳樸願望,使得東華三院這個立足香港的慈善機構逐漸發展成爲全球華人辦理原籍安葬的中心樞紐,也將中國與世界聯繫起來。在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中,記者見到了史秀英,作爲辦公室主管,她深耕歷史研究多年,對這裏存放的每件檔案及文物背後的故事都熟稔于心。

  【同期】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主管 史秀英

  這兩件文物是在東華義莊那邊過來的,其實這個已經不知道什麽時候了。曾經這兩個都是我們找骨植回香港。這些骨植都是在外國他們包裝好之後,擺入一個箱子裏面,有一些曾經是用藤籃的形式,有一些就用鐵箱的形式。于是我們就從義莊拿過來這裏,作爲我們去見證原籍安葬歷史的文物的見證。

  【解說】史秀英介紹,據相關考證,華僑回鄉安葬的傳統大約在19世紀中葉形成。1850年後,從全球各地航行至香港的遠洋輪渡中,載有身故异鄉的華人棺椁者不計其數。其中一個早期的例子是1850年建立的旅美三邑總會館,由來自南海、番禺及順德的僑民組成,專門負責僑鄉的運棺安葬事宜。檔案館中的幾頁信件記錄了這段塵封的歷史。

  【同期】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主管 史秀英

  這封信是1934年由三番市(美國舊金山)一個會館寫給東華的。當時因爲這麽多的信裏面,我們就知道,其實美國的信比較多,因爲三藩市是第一個淘到金的城市,它在1848年的1月淘到金礦,所以華人就開始去了。這封信其實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它就會告訴我們,他們已經收拾好骸骨了。接著他會坐什麽船?然後接著他會告訴我們數目。遺骸有474(具),然後有80個箱,因爲它運回的時候,它去開平或臺山,于是這條路綫就是這樣去。有全部的地址、目的地,還有名字,還有(運送)時間。

  【解說】至此,一個遍布全球的運輸網絡逐漸擘畫而成。作爲當時香港最大的華人慈善機構之一,東華三院利用其聯絡內地與海外的商貿與社會網絡,讓數以萬計滯留海外的華人骨植重歸故土,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中國內地的運輸渠道,使得各地商會、僑社、公所等機構的聯繫與合作更爲緊密。現如今,當年的往來書信薄、出入義莊記錄等多已破損不堪,經專業修復後重現原貌,向世人揭秘了彼時香港龐大的航運規模與先僑們的篳路藍縷的奮鬥歷程。

  【同期】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主管 史秀英

  其實北美洲、南美洲都有,南美洲和秘魯都有的。原來秘魯有一種礦你沒有聽過,叫做鳥糞礦,原來在秘魯有很多小雀仔。這些小雀他們的鳥糞都可以做顔料,所以有些人去秘魯做工,所以我們就知道,原來世界各地那個時候除了古耕織、除了淘金之外,比如說去古巴做什麽呢?古巴做蔗園,所以我們其實在我們的書信裏面,很多是來自北美洲、南美洲,然後在很多中美洲的世界各地,東南亞有很多,歐洲有很多。

  【解說】從秘魯的鳥糞礦到古巴的甘蔗園,從緬甸的茶田到澳大利亞的金礦山,一頁頁檔案重現了華人先僑遠渡重洋、開拓創業的足迹,也鋪陳了早年間香港華人慈善機構在溝通中外、聯通東西方面無可替代、可歌可泣的珍貴歷史。

  記者 范思憶 羅嗣昱 梁源 香港報道

责任编辑:【田博川】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