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盘点《不列颠百科全书》沉浮史 其改变从未停止(3)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6日 11:2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一部西方巨著如何落地中国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国故事

  最典型的例子是“斯大林主义”这一词条,由于双方说法始终僵持不下,意见难以协调,最后取消——这也是在整个编纂过程中唯一被取消的词条

  一个是拥有200多年历史闪耀文明光芒的知识宝库,一个是正于迷蒙年代中渐渐苏醒的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它们彼此相遇。

  1985年9月10日,作为这次相遇的成果,最具权威性的大型工具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一次以中文版出现在中国,至此,中国此前从未引进出版一套具有现代意义西方百科全书的空白被填补。而清晨排队购书的人占满王府井整条街的情形,也成为一个正在开放的国度对知识何其渴求的见证。

  是无数双手推动着它落地中国,当《不列颠百科全书》宣布停止印刷,这一大部头进入中国的故事仍然值得我们在这个特殊时刻再次回味。而在网络时代数字转型中,它的生命力依然旺盛,与中国的故事也远未结束。

  邓小平多次亲自过问

  正如邓小平在1979年第一次接见《不列颠百科全书》美方人员时曾说“这是个好事情”,这部能让翻译家徐寿一再发出倡议、让钱锺书过目不忘的著作得以落地中国的背后,离不开几代领导人和知识分子的心血。

  “他们很主动,”回忆起起中美双方就《不列颠百科全书》最初的接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阿去克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道。中美恢复邦交后,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便迅速向中国表达了合作意愿。“从经济领域考虑,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从地域而言,中国也应该成为这套百科全书一个重要的领域。”

  美方最早发出讯息是通过美中贸易委员会下属的一个翻译公司,那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刚刚成立不久。一方面是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知识;另一方面是中国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需要借鉴。

  双方初步接触后,美方提出要见当时的副总理邓小平,经过出版局报外交部后,邓小平同意接见。阿去克认为,这是因为“邓小平本身也是留学生,而且对《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比较熟悉。”1979年11月,邓小平接见了美方人员。

  也就是在这次会见中,邓小平定下了基调:在中国出版《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是个好事情”;邓小平还拍板说:“外国的部分搬你们的就是了,中国的部分我们自己来写”。

  这次会见被许多人认为是“最大的支持”,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很多东西仍然非常敏感,“没有一个中央领导人的拍板,这套书是不可能出版的,”阿去克说。

  事实上,这并非邓小平唯一一次为《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中国的出版而接见代表团成员。第二次接见是1980年,第三次接见是1985年。

  “正是在1979年的第一次接见中,邓小平第一次谈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这个你可以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里面看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龚莉说。

  1984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曾赠送撒切尔夫人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中文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一卷试印本。“现在的人可能无法理解,但当时正是意识形态上反精神污染的时候,很多人甚至觉得这套西方国家的百科全书不大可能出来。而胡耀邦赠书,实际上也是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支持。”阿去克说。

  开启中国对外支付版税的先例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文化合作的第一个成功范例,《不列颠百科全书》所具有的开创性不只表现在政治意义上。双方在谈判中所达成的版税协议,亦曾因引起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当时的合约上有这样一条:《简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本报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发行权属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的发行权全部属于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中方同意向美方支付《简编》的版税作为咨询费。

  这项协议的达成几乎是破天荒的,它令美国媒体感到惊诧不已,因为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竟然能和美国合作出版一套百科全书,甚至一个中国官方出版社公开承诺向美国出版商支付版税,虽然它被叫作咨询费。

  这大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尊重版权的案例,它开启了中国开始向国外著作权所有人支付版税的先例,而那份支付版税的合约也成为后来中国国家版权局拟定合约草案的最早范本。

  “关键在于1992年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之前,这个项目确认支付版税,实际上是在这个方面的国际形象的重新确立。”龚莉说。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