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借鉴中国经验 共筑没有饥饿的世界

分享到: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借鉴中国经验 共筑没有饥饿的世界

2022年09月05日 12: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国这十年·他论)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借鉴中国经验 共筑没有饥饿的世界

  中新社北京9月5日电 题: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借鉴中国经验 共筑没有饥饿的世界

  中新社记者 马佳佳

  “我们希望发挥好积极的桥梁作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学习中国的好方法、好经验、好技术。”近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描述中国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与贡献。

“我们希望发挥好积极的桥梁作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学习中国的好方法、好经验、好技术。”近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在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专访时,如是描述中国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与贡献。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希望发挥好积极的桥梁作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学习中国的好方法、好经验、好技术。”近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描述中国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与贡献。 中新社发 受访者供图

  自2014年以来,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今年7月,联合国五家机构共同发布《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称全球饥饿人口多达8.28亿,超过全球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报告显示,2021年,受饥饿问题影响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9.8%。相比之下,2020年的这一数据为9.3%,2019年为8%。在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业务的82个国家中,预估在2022年将有多达3.45亿人面临突发性粮食不安全或处于高风险中。

  受地区冲突、极端天气、新冠疫情、经济衰退与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平等影响,粮食安全领域面临重重挑战。在屈四喜看来,实现“2030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这一“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巨大挑战。他表示,“即使全球经济从现在开始复苏,预计2030年仍将有近6.7亿人(占世界人口的8%)面临饥饿问题。”

  粮食安全事关人类生存之本。屈四喜指出,世界粮食计划署致力于稳定有关国家粮食系统和相关供应链,避免当前的粮食危机在2023年演变为更广泛的粮食供应危机。在屈四喜看来,中国是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其粮食安全不仅关系中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稳定,也是影响国际粮食供求与价格的重要因素。

  他坦言,“中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很好地解决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为他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实现“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所有人全年都能获得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屈四喜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注意到关键发展领域缺乏进展是阻碍“零饥饿”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他提出,要落实在2030年实现“零饥饿”目标,全世界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包括提供充足的资金,创新解决方案,并坚定地付诸实施。

  2016年3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政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携手助力实现全球“零饥饿”目标。屈四喜介绍说,中国通过南南合作,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和适用技术,务实地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屈四喜表示,中国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践案例,这正是发展中国家当前所需要的。根据最新估计,由于贫困和收入不均,全世界近31亿人无法获得健康膳食。他指出,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一点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全球战略计划相契合:均致力于以最有效的方式拯救生命和改善生计,并将人置于项目设计和响应的中心,确保人们有更好的营养、健康和教育成果,有改善且可持续的生计。

  谈及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前景,屈四喜表示,“我们将积极发挥多边机构的平台作用,继续拓展伙伴关系并推动创新合作,助力中国乡村振兴,与中国一道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零饥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屈四喜称,未来世界粮食计划署将与中国密切合作,向全球分享中国实现粮食安全和应对营养挑战的经验和良好实践,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和营养水平,“共筑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完)

【编辑:周驰】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