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多房企或将陷入困境 房地产投资“失速”?(3)

2012年04月19日 10:30 来源:半月谈网 参与互动(0)
多房企或将陷入困境房地产投资“失速”?(3)
房地产投资“断流”将如何影响上下游产业?

  “如何既能有效遏制房价、使其合理回归,又能确保房地产开发保持一定增速,并发挥对经济的良性拉动作用,是今年房地产调控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研究总监薛建雄说。(半月谈网/记者 魏宗凯 叶锋)

  扩展阅读

  清醒评估土地市场“量价齐跌”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17日发布一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监测成果显示,全国主要监测城市住宅地价环比增幅由正转负,这是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整体下降。作为地产市场冷暖主要指标之一,土地市场“量价齐跌”迹象要审慎对待,调控政策不能在节骨眼上“掉链子”。

  应当看到,土地市场初步回调,是多种手段高压调控结果。2011年以来,中央政府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多种手段高压调控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进入从“量跌价滞”到“量价齐跌”关键转变阶段。

  今年一季度,土地市场已初步显示出“量价齐跌”迹象。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地价所所长赵松说,预计2012年二季度,市场严调预期仍将延续,商服、住宅等房地产用地价格将进入低速增长或负增长时期。

  但考虑到近期工业用地供应比例结构性增大、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四个月回升、货币政策由“偏紧”向“适度”调整及部分地方政府“放松调控”意愿等因素,要防止市场后期反弹。

  我国土地市场波动中,住宅地价“弹性”最大。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周建春17日介绍中国城市地价指数编制12年总体情况时说,2000-2011年间,各类用地中,住宅用地价格定基指数上涨最快,达224,同比指数波动明显。

  “十一五”期间,同比指数先后于2007年、2010年两年超过110;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地价同比指数回落15个点。与商业地产相比,住宅市场受宏观调控影响更大,同比地价指数波动更为明显。

  从区域角度来看,三大重点区域综合地价水平稳中略升,地价增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比增速回落明显。从分用途地价变化态势看,三大重点监测区域的住宅地价环比增长率均为负值。

  珠江三角洲地区商服、住宅地价同比增速回落最大,分别较上一季度下降18.50和6.97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住宅地价同比增长率为-0.21%,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市场反映最为敏感,从侧面印证了调控政策多重对土地市场的强有力影响。换句话说,要反弹起来,也会是很吓人的。

  据监测,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供应总量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为5.17万公顷,同比为0.15%微幅增长,但环比下降38.09%。其中,商服、住宅、工矿仓储和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用地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1.39%、-45.99%、-14.37%和-48.35%。

  对于房地产用地大幅下降,赵松认为,受调控政策及供地季节性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环比下降是很正常的,符合土地市场供应基本规律。因为一季度供应还没有全面启动,下半年供应量肯定比较大,所以环比增长率下降符合正常规律。

  一季度,全国商服、住宅、工矿仓储和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用地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0.40%、-45.92%、-9.27%和103.33%。商服和住宅等房地产用地供应大幅下降。

  从供地结构看,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商服、住宅、工矿仓储及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占土地总供应量比重分别为7.81%、17.24%、32.83%和42.13%,而保障性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比重为43.64%,同比增加7.4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保障性住房供地比例持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住宅用地的同比明显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国土资源部17日部署2012年房地产用地供应监管工作,强调目前全国土地市场运行逐步趋稳,在建状态的已供土地数量充足,要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给,加大闲置土地处理力度,促进已供土地尽快开发建设。这些,同国土资源部首次把土地流标流拍纳入监测范畴一样,是未雨绸缪之举,也是继续推动地产调控的应有之义。(半月谈网/记者 王立彬)

【编辑:胡可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