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看重职场大于家庭 英华人妈妈后悔将孩子送回国(2)

2014年03月22日 1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孩子很少向妈妈撒娇

  采访对象:方羽芳,43岁,剑桥大学博士,管理咨询集团董事,女儿在中国和爷爷奶奶生活到九岁,才接回英国。

  在外人眼中,方羽芳(化名)事业有成,是女性创业成功的典范,同时家庭生活也快乐和睦,周末一家四口去教堂做礼拜,假期一起出游。可她和21岁的女儿之间,却曾经有几乎长达十几年的心酸“战争”。她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陌生感一旦产生就很难弥补,而且那种隔阂与排斥是双方都有的。”

  1993年,从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毕业的羽芳准备留在英国开展自己的事业,但就在那一年,她的家庭迎来了第一个小生命。由于当时丈夫的学业还没结束,她自己又忙于事业,两人照顾孩子焦头烂额。

  那时方羽芳在国内的公公婆婆也正好希望能亲自照顾孙女,9个月大的女儿被方羽芳送回到中国,她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就是9年。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97年,方羽芳和丈夫的事业已经有了起色,但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儿子的出生,牵住了夫妻俩的所有精力。

  “那时候,本计划把儿子送回国,女儿接到身边,但儿子经常要做手术,又不能坐飞机,就只能把女儿继续留在国内。跟女儿每周都通电话,或者拍视频发回去,但没有生活在身边总是不一样。”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女儿已经9岁,当一切都稳定,他们想把女儿接到英国一起生活的时候,却遭到女儿的拒绝。“除非爷爷、奶奶也跟我一起去,否则我也不去英国。”女儿说。方羽芳没想到9年没见的女儿会躲着她和丈夫不见,只想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在她的心里,女儿还一直是她送回国时抱在怀里的样子。可是在她眼前的女儿,早已长成了大孩子,那个时候她真的感到了后悔。“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不会选择把孩子送回国。现在碰到这种选择的妈妈,我都会建议她们把孩子留在身边,特别是4岁以前。那种亲密的感觉,一旦丢失就很难再找回来。”

  经过两个月的思想工作,女儿最终还是跟着他们来到了英国生活,但一家人的关系并没有得到缓和。方羽芳发现女儿有极大的不安全感,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无法适应,对家人的陌生感,一度让女儿的性格变得任性孤僻,在家任性挑剔,在学校也没办法和同学融洽相处。

  同时,方羽芳却发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不仅女儿对他们很难亲密,她自己对女儿也隐约有一种不接纳感,女儿很多的生活习惯和做事方法都让她看不惯。“我看不惯就要教育她改,然后她也叛逆顶撞,那一段时间真是一家人都过得很辛苦,互相伤害,隔阂越来越大。”她说。

  “在一起生活,真的需要磨合,几乎10年的距离,不是一下说弥补就能弥补的。当我意识到我对女儿其实也存在着排斥的时候,心里很震惊,”方羽芳说,“我知道她会有困惑和委屈,会觉得当年爸爸妈妈把她送走,这么多年不管她,是不爱她。可能我性格比较要强,我也没办法一下子百分之百地包容她的所有,总是想把她教育得更好。想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总是有力无处使,只能不断地在物质上来弥补她。”

  “我知道很多妈妈可能也会有跟我一样的经历,甚至不愿相信自己会对自己很爱的孩子有排斥感。可是有时候家人之间那种生活上的默契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长时间的共同生活来培养。我女儿9年时间的点点滴滴我都没有参与和经历,所以也不可能要求她一下就从心底能够接受我们。”

  方羽芳和丈夫都是基督教徒,她说,“在与女儿共同生活的这些年里,神教会了我用爱去包容女儿”。让她欣慰的是,随着女儿长大,她们互相之间都多了一份包容,曾经那种紧绷的生活也缓解很多。女儿的性格也开朗很多,在学校和课外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每个月她都会安排专门的时间来跟女儿交心沟通。

  “但心里的距离其实还是有的,我也很想她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能和我来撒娇,但那样的时刻真的很少。要真正跨越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强大的爱和包容。”(严振羽 侯清源 )

【编辑:范超】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