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印度里的中国客工:宛如置身宝莱坞电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新加坡小印度里的中国客工:宛如置身宝莱坞电影
2009年10月13日 08: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13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实龙岗路一带虽然长久以来是本地印族同胞的聚集地,但华人踪迹其实处处可见。在错综街巷里的商店五脚基走廊,不时能看到华人经营的金铺、当店和杂货店,让小印度浓浓的南亚移民色彩也融入早期华人移民的心血。在新一波中国劳工南来打拼的浪潮下,小印度这两年来也逐渐迎来更多中国劳工的加入。

  记者走进混杂着香料味和“宝莱坞”(Bollywood)流行音乐的小印度街巷,寻找在那里打工的中国脸孔,了解他们身处另一文化环境里的非一般狮城工作经验。

  熟知淡米尔语菜名的山东人

  从小印度地铁站挨着巴弗罗路(Buffalo Road)的出口走出来,左拐就能看到一家售卖鲜果蔬菜的杂货店。杂货店虽小但五脏俱全,店内塞满上百种货品,有日用品、零食、烹调印度菜肴的调味料,还有在店外售卖的三四十种新鲜蔬果。

  因为“地理位置”佳,小店生意不错,总有顾客走进店内东挑西选。来自中国山东泰安的张慧(27岁)在店里打工已一年多,对货品的种类和价格了如指掌。上门来的顾客无论种族,特别喜欢找他问东问西。

  张慧向记者自我介绍,第一句话就说,是爹妈给他取了个女性化的名字。或许是这原因,张慧心思细腻,老板多莱莱伊(Dorairaj)对他非常信赖。老板全家出国时,甚至会把店里的钥匙交给张慧保管。

  多莱莱伊(45岁)是土生土长的印族新加坡人,因为在本地和印度从事演艺工作,于是七八年前决定开店做小生意,方便随时抽身参与拍摄工作。他说,以前曾聘请过马来西亚的员工,但或许是自己运气不佳,员工态度懒散,上班时间时常找不到踪影。多莱莱伊也尝试聘请本地员工,但因为工作时间长,无人问津,最后他通过中介,聘请了张慧。

  张慧去年4月开始为多莱莱伊打工,第一天就给老板留下深刻印象。多莱莱伊说,他和张慧语言不通,大家比手划脚传达意思,但张慧态度积极,非常配合。到了今日,张慧不仅仅是店里的售货助手,每天还必须跟马来西亚的蔬菜供应商联络,敲定购买数量。老板不在的时候,张慧也必须负责添货补货。

  果菜价钱比老板还清楚

  多莱莱伊说:“我虽然是老板,但是这些蔬菜的进口价和售价我一概不清楚,都要问张慧。张慧还知道所有蔬菜的淡米尔语名称。你知道吗,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些本地的印族人或许都叫不出这些蔬菜的名字。”

  张慧拥有中国高中学历,在学校虽然学过英语,但只会基本用语,初来乍到时花了很多心思学习和记背货物的名称。他说多莱莱伊和老板娘穆莱(Mullai)很有耐心,什么都教他。连印度人在收钱时必须用手托着另一只手肘来表示尊敬的礼仪也告诉他。

  过年过节,多莱莱伊会邀请张慧到他家中吃饭。多莱莱伊的一对儿女还会趁这时候教张慧简单的英语对话。

  张慧说:“我感觉在这里打工确实很不错。怎么说呢,我们离乡背井总是没有家里那样好,但是老板对我的好,让我感觉在这里不孤独。他就像朋友一样待我。”

  日子久了想念起亲人

  张慧平时不称呼多莱莱伊和穆莱为“老板”和“老板娘”,而是以淡米尔语直呼他们“Anneh”(大哥的意思)和“Akka”(大姐的意思)。穆莱说:“张慧的两年工作合约很快就要满了,我们希望能跟他续约,因为他已不是员工,而是成为我们家族的一部分。有时他一个星期没看见多莱莱伊,还会想念呢。”

  对于未来,张慧说他还没有确定的打算,当初决定来新加坡是为了趁年轻到外地闯一闯,长些知识,但日子久了,他也开始想念起亲人和女朋友。不过,将来不管怎样,起码张慧现在还觉得这打工的日子很合意。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