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军事社会|地方|港澳|台湾|华人|侨网|财经|产经|金融|房产|能源|IT|汽车|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生活|图片|视频|访谈|新媒体|English
一线故事:沈卫军——从钳工到发明家
一线故事:沈卫军——从钳工到发明家

师傅的严厉成就了沈卫军的严谨,并贯穿了始终。渐渐地,沈卫军不再“畏惧”师傅。业余时间,他购买很多专业书来补理论知识,车间也跑的更勤了。三年学徒,沈卫军学的很扎实,也很用心,练就了他的职业态度和技术基础。

跟机器打交道,沈卫军不觉得苦和累,而是充满新鲜和好奇。打小,他的动手能力就很强,比如用自行车链和钢丝制成的火柴枪、竹蜻蜓等玩具,给他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成年后,家里的洗衣机、电视机坏了,经他手一拆一装,又好了。

工人们谈起沈卫军,就一个字“服”。“老沈,可了不得,光凭耳朵,就能听出哪里出了问题”,一位车间老师啧啧称道。今年,振华重工南通生产基地新进了一台纵缝铣床,主要是用于加工风电筒体。一次,沈卫军经过车间,听到设备发生刺啦的声音,凭着多年机加工经验,他觉得不对劲,“刺啦作响,说明刀片和工件发生摩擦,操作工选用切削速度不对所致”,沈卫军立即叫停,对当班的操作工进行重新培训。“就一个声音,至于吗”,对于他的“小题大做”,有人小声嘟囔了一下。沈卫军一听可不乐意了,“你知道刀盘和刀片多贵吗?全是进口件,不纠正会直接影响使用寿命,提前能避免的,为什么不去做”,在沈卫军看来,小病放任不管,就会成大疾。这一下没人吱声了,调整了进给速度后,果然,设备切削再没异响。

关键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多年的车间实践,磨出了沈卫军的这种品性。同时,几乎与1992年成立的振华重工同时成长的沈卫军,也高度契合了振华重工“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

2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