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党的骆驼”任弼时:曾两次被捕 三绰号彰显品格(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4月30日 14:2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
1936年11月,任弼时和彭德怀
1936年11月,任弼时和彭德怀

  四度旅居:与莫斯科的不解之缘

  任弼时30年革命生涯中,曾四度旅居莫斯科,与莫斯科结下不解之缘。

  首次赴莫:艰险的旅程,崭新的生活,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1年5月,上海外滩码头一艘苏联邮轮起碇了。船上有任弼时、萧劲光、任岳、刘少奇等年轻人,他们将奔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大”)学习,寻找救国之路。

  注目渐渐远离的祖国,遥望水天一片的远方,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任弼时心潮起伏。这是他第一次远离祖国,海风扑面而至,掀开了他追求真理的关键一页。

  邮轮在日本长崎加水加煤,稍事休整后直奔海参崴。在海参崴,他们与共产国际秘密机关接上头,换好介绍信,作了职业化装后,改乘火车继续前进。任弼时扮作小理发匠,萧劲光扮作裁缝,他俩结伴而行。

  接下来的路很危险。当时,苏俄远东还有一部分被白匪及帝国主义干涉军占踞,政治情况十分复杂。海参崴至伯力间有一条河,河北岸是红区,河南岸是白区。赤白交界处设置有关卡,火车经过此处,乘客必须下车一一接受盘查。

  不料,任弼时一行经过此地时,这一带流行鼠疫,盘查增添了检疫一项内容。萧劲光等其他伙伴顺利地通过了盘查,任弼时却被扣留了。原因很简单,初到北国的任弼时因衣衫单薄而受风寒,患感冒发烧,被怀疑为鼠疫患者。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上了火车,任弼时心急如焚。必须想办法脱险!两天后当复测体温时,他稍稍将体温计的水银头露在外边,体温不再高了,关卡就此放行。他爬上火车,只身赶到伯力,追上了大家。

  到了伯力就到了“家”。苏联红军热情的接待,使任弼时顿觉换了一个天地,精神上得到彻底解放。此后的行程仍旧很艰苦也很危险。从伯力经赤塔去莫斯科,他们乘的是闷罐火车,没有开水,没有暖气,上车前每人领到一个像枕头一样的黑面包,饿了就啃几口,但谁也不敢多吃,因为路上不知要走多少天。沿途,任弼时看到许多成为废墟的工厂、矿山;看到了冻尸饿殍。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闷罐车载着他们直到1921年7月9日,才爬过7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抵达莫斯科。

  这时,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任弼时一行当即被安排在共产国际招待所(柳克斯旅馆)。他们以东方民族代表身份轮流列席大会。会后,他们于8月3日正式进入东大。

  10月21日。东大正式开学。

  东大是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政治大学,学制3年。东大专为中国等东方国家学生分别单独组班。任弼时和刘少奇、罗亦农、胡士廉、萧劲光、廖化平、卜士奇、任岳、彭述之、谢文锦、华林等成为中国班第一批学员。为以后回国从事革命工作不暴露身份,一进中国班,每个人即获得一个俄文名字,任弼时叫布林斯基。1924年回国后,他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常用布林斯基签署团中央通告。也是在此时,他将原名任培国改为后来人们所熟悉的任弼时。

  根据中国革命的需要,中国班设有政治经济学、西方革命运动史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教师全部用俄语授课。课堂上,翻译一句一句地译,断断续续,很影响听课效果。任弼时不甘于只听翻译“译课”,下决心利用一切机会与闲暇时间学俄语。在校园里、在课堂上,只要有不懂的地方,有读不准的单词,他就问老师,问同学。他牺牲了不知多少休息时间,很快地,他能直接听懂老师的讲课了。

  一年以后,原来担任西方革命运动史课堂翻译的瞿秋白奉调回国,任弼时就接替了他的这项工作,一直到结束在东大的学习生活。

  在东大的3年,任弼时有机会参加过几次大型国际会议,开阔了眼界。

  为对抗华盛顿九国会议的召开,1922年1月2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发起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开幕。任弼时和刘少奇、萧劲光、刘世奇等数名东大学生也作为代表出席了大会。

  参加这次大会,使任弼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的革命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会议期间,任弼时和国内来的代表探讨革命理论,利用星期天陪代表们参观莫斯科市容。当时,物资尚处极度匮乏中,尽管东道主尽了最大的努力,代表们仍不免感到饥饿,任弼时等节省下自己少得可怜的口粮——土豆,去慰问代表们。这让代表们在几十年后提起来还十分感动。

  1922年12月7日,任弼时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24年1月,在莫斯科,任弼时经历了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22日,列宁逝世的噩耗传到东大,任弼时满怀痛悼之情率先描摹了一幅领袖肖像,放在自修室供大家吊唁。

  苏共中央决定将列宁遗体移至莫斯科工会大厅停放3日,以便机关、厂矿、学校等各界人民瞻仰。那几天莫斯科正是最寒冷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拥来,不分昼夜地排队等候与列宁告别。由于任弼时俄语讲得好,也曾担任中国班支部的执行委员,与东大支部局的人比较熟悉,他得到一个和东大支部局一起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机会,不用排队。于是,他叫上萧三一起加入到东大的行列中。即便如此,任弼时也还在外边站了一个多小时,冻得手脚几乎失去知觉。

  荣幸的是,当他俩随队沉重地步出瞻仰大厅后,在走廊里又被指派代表东方民族参加“荣誉守灵”。这是葬仪中一项特殊荣誉性任务。每批4人,每次5分钟。4人分立距列宁遗体周围约六七米远的四角。任弼时站在列宁右肩方向,萧三站在列宁左脚方向,垂头默立。这一切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60多年后萧三回忆当年的情景,不无激动地说:“在短短的五分钟里,感想千千万万,我低着头,眼睛望着安详静睡的列宁,5分钟内没有眨一下眼。”

  1924年,中国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此时同内急需大批干部,旅莫支部陆续派人回国。任弼时被安排为第二批返回。行前,被派与卜士奇、王一飞、彭泽湘代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出席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1924年7月23日,任弼时从东大毕业,结束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旅莫生活,和陈延年、郑超麟等启程返国,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取道海参崴,于8月抵达上海,开始了“亭子间指挥革命”。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