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媒体称“致青春”已成生产力 批国人陷全民矫情(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6月16日 11:0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电影与音乐抢占“青春”先机

  现象

  “只有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其他人只有大学。”这句关于《致青春》的调侃,在电影上映后火速流行开来。

  作为“情感戏”代表的《致青春》,讲述大学时期的爱情,在132分钟里,影片通过煤气罐、热水壶、阮玲玉、张国荣、小霸王游戏机、新白娘子传奇等等烙上年代印记的物件,打开了大批70后、80后的记忆闸门。影片里面展现大学宿舍生活细节的镜头,更是激起无数共鸣,例如偷用电炉跳闸、女生之间的小心眼、对床铺卫生的讲究等等。

  而被戏称为“梦想鸡汤”的《中国合伙人》,则让那些为了出国梦发愤学英语、尤其是上过“新东方”的年轻人不胜唏嘘,还有不少网友争相晒出在新东方学习时的英语笔记。此外,邓超所扮演的孟晓骏,也让人想起任何一个时代的校园里都少不了的角色——总是梳着一个背头、行色匆匆、目中无人的“学霸”。片中女生凉鞋搭袜子、男生毛线马甲搭衬衣的“复古”造型,还有人手一辆的自行车,都既让人捧腹,又叫人感慨。

  其实,早在《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之前,主打“青春牌”的影视作品就不乏成功先例。早在2011年,一部名叫《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率先尝到了甜头——这部电影在香港打破了《无间道》维持8年之久的票房纪录,四天净赚1150万港币。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影片当中的插曲,也顺势红火了一把。当《光阴的故事》、《海阔天空》、《红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这些久违的旋律在《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中响起时,人们又一次在各自的光阴故事中澎湃感伤。事实上,从这场“致青春”热潮尚处于萌芽阶段开始,流行音乐扮演的角色分量就绝不亚于电影:根据20世纪90年代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人物李雷和韩梅梅创作的歌曲《李雷和韩梅梅》,拥有无数MV版本,两个主角之间似有还无的感情,看得旁人干着急;筷子兄弟的MV《老男孩》,5天点击率破300万,将人们关于青春的回忆和情绪一并焖进锅里,让这道怀旧大餐散发出热乎乎的感伤气息;在《我是歌手》等节目当中,一众昔日偶像齐聚一堂PK唱功,自嘲“老黄瓜刷绿漆”,回锅再炒,观众也乐得在《酒干倘卖无》、《原来的我》等熟悉的旋律里各自陶醉。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