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子女买房或可用父母公积金 网友:还嫌楼市不够火吗(3)

2013年08月29日 10:48 来源:大洋网 参与互动(0)

  满足“可怜天下父母心”

  “公积金”尽管名义上属个人资产,但“公积金”的使用,却往往有诸多限制,并非想花就能花的。现实中,这边厢子女房贷压力大,那边厢父母的“公积金”却在那儿睡大觉的,的确也相当普遍。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公积金套现的各类手法会五花八门,并有颇多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子女买房还贷可动用父母公积金”的规定,无疑是放宽了公积金的使用限制,让公众对这笔资产的处置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即便是从资产价值的衡量标准来看,流动性的增加,也意味着公积金价值的提升。这一政策的初衷,要说也不乏善意。

  不仅如此,“子女买房还贷可动用父母公积金”似乎也为了满足“天下父母心”。中国父母为了子女,可以说任劳任怨,任何的辛劳与付出都在所不辞。尽管子女的成家本该是子女个人的终身大事,但现实中,却更多成了父母们的人生大事。尤其是面对“子女尚无积蓄”与“高房价”这对矛盾,作为父母,岂有不出手相助之理?于是,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的父母掏出一生的积蓄来为子女置办新房,也就见惯不怪。此次镇江出台的“子女买房还贷可动用父母公积金”的政策,还真是为父母们着想,甚至是想其所未想。有了这一规定之后,除了多年积蓄,还可以名正言顺的连带公积金也一并投入到子女的买房大业上,岂不正中父母们的下怀?

  不过,公积金政策有关“子女买房还贷可动用父母公积金”的规定,恐怕并不能因为其顺应了中国父母们的“舔犊之情”便名正言顺。毕竟,公积金既然属个人私有财产,那么,公积金制度当然应该以保护好公积金持有人的利益作为基本准则。从这个角度来看,“子女买房还贷可动用父母公积金”显然是对于上述原则的违背。现实中,尽管“舔犊”乃人之常情,但既然父母作为独立的经济人,对于个人的资产,显然应该拥有完全的支配权才是。即便是亲如父女母子,但亲人之间也得明算账。弄不好的话,这含混不清的“子女买房还贷可动用父母公积金”的规定倒是极有可能成为不孝子女侵犯父母私产的制度漏洞。

  此外,“子女买房还贷可动用父母公积金”,乍一看来是为父母们彻底宣泄“舔犊之情”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但最终的效果,恐怕不过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上的“啃老”心态来为当下的房地产市场进补。不难设想,有了父母公积金“撑腰”,多多少少会为楼市增加购买力,假如父母的“公积金”全部杀入房市的话,当下略显低迷的楼市也没准会迎来“又一春”。“子女可动用父母公积金”自然难免遭来“为楼市进补”的质疑。

  事实上,当“买房还贷”竟然要用到几代人的公积金,本身其实就相当荒唐,与其说体现了公积金管理的灵活,毋宁说再次暴露出房价的不合理。而对于公积金制度而言,其实既没有理由鼓励“啃老”,更没有理由去迁就几代人才供得起的房价。

  动用父母公积金激励啃老的悖论

  为一套房子,可谓全家齐上阵,个个皆有份,之前的“二人组“公积金购房,因为公积金政策的调整,有可能扩大为“六人团”,这方便之门一打开,购房的消费需求就被更进一步提升,刚需群体就此扩大。一般说来,对于工作不久的小年轻来说,凭自己那点公积金积累,恐怕还没有购房的底气,现在有机会将父母绑在一起,情况则发生了转变。

  在之前,公积金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专用性意味着,即便父母想给孩子购房也无能为力。如此情况下,也只能靠自力更生了,想“啃老”都没有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公积金的专属性,无意中达到了“财产保全”的目的,这对于责任过重的中国父母来说,其实是也算是一种解脱。

  现在新政一出,其实就等于给“啃老”提供了制度辅助,表面上这其间有着解决家庭购房难的善意,但实际上却有两重背离,一是不利于家庭责任的规范,无助于将父母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也会加剧儿女的“啃老情结”,使之更加缺乏独立性。让“儿女成了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的传统家庭责任更加倒置。二是不利于国家公共责任的体现。年轻人购不起房,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房价过高,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从而使刚需也得到了压制。在这种情况下,当无力承购成为压制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之后,对于供给的价格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当价格能够匹配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之后,才会形成真正的合理消费。很显然的是,公积金使用范围的扩大,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家庭“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诉求,却无助于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回归。可以说,当地政府其实是在用公共政策进行托市,但最后的成本却由老百姓买了单。

  从伦理上讲,子女买房父母可成为共同还款人背离了“子债父不还”的传统,让每个家庭陷入“中国式购房”的陷阱中无以解脱,并导致“全民购房”现象扩大化,结果每一个人都成了“房奴”,对于那些寻求责任解放的父母来说并不公平;更主要的是,政策的松绑实为给家庭增负,并由此导致家庭财产争议,以及责任混淆,不利于和谐的构建;另一方面,如此做法给楼市无疑打了一针“强心剂”,有扩大的刚需作支撑的楼市,很难实现既定的调控目标,回归合理的价格,对于整个地方楼市调控将会产生极为消极的效应,对于苦苦等待的低收入购房者来说是一种伤害。同时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因此受到牵连。

  动用父母公积金激励“啃老”的悖论在于,以家庭伦理去掩盖了公共伦理,最后形成了利益捆绑与伤害,给民生造成了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表面上,这种行为,打着“关注民生”的旗号,其实却在伤及民生,因而更具有隐蔽,自然更应引起重视和关注。 

  【前车之鉴】镇江公积金新政 促成楼市逆袭

  其实,子女买房或可用父母公积金,并不是中山首创的,去年11月1日起,镇江执行住房公积金新政,其中一条就是,子女以自己名义购房 父母可成为共同还款人。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新就业人员住房消费的扶持力度,新就业人员购买自住住房办理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的,父母也可申请成为共同还款人,使用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转账还贷,有效提高新就业人员住房消费能力。

  而自从新政实施以来,据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统计,截至今年11月末,镇江市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达到145.63亿元,缴存余额69.21亿元;累计投放住房公积金住房贷款107.25亿元,贷款余额55.55亿元;8.66万户家庭通过公积金贷款改善了居住条件,支持住房消费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累计涉房消费提取住房公积金近60亿元,同时还从增值收益安排资金4697万元用于市区住房保障,有4000余户家庭从中受益。

  记者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新政实施近一个多月以来,相关业务已发生显著变化。首先在保障职工首套刚需房消费方面,11月新政执行首月,90平方米以下自住住房投放贷款达142笔,总金额3488万元,与去年同月相比上升102.81%。因新政推出可提前部分归还公积金贷款措施,引发已办理公积金贷款职工提前还贷的热潮。据统计,11月份提取还贷业务创历史新高,提取金额达1.1亿元,与去年同比上升206.41%,其中超过1200户家庭申请提前部分归还公积金贷款及商业住房贷款。

  从镇江新政的实施来看,新政无疑加速刚需入市,楼市逐渐回暖,促成了目前楼市的逆袭。超30个城市微调公积金政策,业内专家表示,在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量价齐升的背景下,地方微调公积金政策加重了房价上涨预期,促使部分刚性需求提前入市。

  【广州公积金】

  广州公积金使用率只有7.8%

  广州市可参照《深圳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暂行规定》,只要职工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在本市范围内无具有所有权的住房,均可按相应额度提取公积金支付住房租金,提取公积金实行诚信申报,不需提供房屋租赁合同以及租金发票。如有违反诚信申报原则,可取消并追回已提取的公积金,为更多职工享受公积金政策提供便利,让公积金政策惠及更多低收入职工。

  ———截至2012年9月,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累计向26 .4万户职工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贷款比例仅为7 .8%。民进广州市委员会提交提案建议,应简化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的要求,降低职工享受政策的门槛。

  租房一直可提公积金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早在2003年开始便开放个人提取公积金用于租房,只是设定了一定的限制。记者从公积金中心网站了解到,租房自住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必须是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无自有产权住房,且所租房屋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每月提取额度不得超过当月租金;而且所租房屋建筑面积不能超过90平方米,超出部分的面积不计入可提取额度;住房公积金月提取额不超过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倍的30%。广州市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541元,按此计算,今年每月提取金额不得超过2724.6元。

  要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市民需要自签订租赁合同之日起半年内提出申请,逾期视为自动放弃,以后每半年提取一次,至租赁期满。累计提取的住房公积金不超过自签订租赁合同之日起实际发生月份的房租总额。

  首次提取时,需提供租赁合同(指经房管部门登记备案的合同或与单位签订的公房租赁合同)、房租发票(或收据)、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以后提取时,提供《广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登记证》、提取人身份证原件。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