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失独父母亟需制度救济:“常会陷入莫名恐惧和绝望”(3)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02日 10:1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风险性就在于唯一性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才有了这些年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失独父母的产生也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北京印刷学院人文社科部孟庆春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早在2004年,杨晓升的报告文学《只有一个孩子》就曾引起关注。在这部书的封面上,书名与副标题“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相呼应,阿拉伯数字“1”上被打上了一个删除符号,让人直接感到独生子女一旦发生意外,其父母将会陷入无法想象的悲哀和黑暗之中。

  目前,中国已进入人口“低生育率、低惯性增长和老龄化加速”的时代,并形成了脆弱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北京大学人口所穆光宗教授也一直坚持认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风险性就在于唯一性。

  事实确也如此。由于独生子女往往寄托着父母几乎全部希望,加之当前对失独父母扶助政策不完善,不少独生子女父母总担心孩子出意外,以致任何有风险的活动都不许孩子参加。由于孩子缺乏正常的磨练,出现身心日益脆弱,缺乏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更有甚者,有些父母为减小失独风险,不惜代价地超生,从根本上挑战计生基本国策。“我之所以愿意被巨额罚款也要超生,最主要是怕失独的不幸发生,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很惨。”一名超生者如此说。

  在现实中,老人入住养老院需要由担保人签字。因为老人会面临各种风险,比如生病等情况,而这些风险是需要老人的担保人和养老院共同承担的。如果失独没有子女做担保,入住养老机构都会遇到困难。

  本刊记者采访过程中,就有不少失独父母坦承,失独后空虚感和绝望感都很深重,以致想过自杀。“很后悔年轻时,没有千方百计再生一个。尽管这样做意味着失去工作,以及被处以巨额罚款。”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很脆弱,必须解决好失独问题,否则将会从根本上动摇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