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探访留守儿童平妹:住土砖木板房 带弟弟留守(图) (3)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9月13日 10:0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生活摆在这个中年男人面前的,像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平妹的爸爸在广州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只能打零工,干一些下水泥、搬运等出力气的活计。

  吃了没文化的苦,平妹爸爸希望拼着老命把两个孩子读书供出来,不要再像他那样受苦。

  让他欣慰的是,孩子都听话、懂事。尤其是平妹,几乎撑起了这个家的半边天。

  广州的日子,一家三口人租一间小房子,终年不见阳光,进屋就要开灯。爸爸和弟弟睡床,平妹必须打地铺。即便这样,平妹也把那个小房子收拾得干净利落。有时候,女儿也会洗完三个人的衣服后,做好饭等爸爸。

  有一次,两个孩子跟着他去工地,刚好赶上他给别人挑砖。两个孩子心疼爸爸,都争抢着徒手搬砖。平妹力气大,一次搬6块;传周力气小,一次搬2块。两个小时下来,两个孩子都像是从水里捞出的人儿。

  那年,平妹才11岁,传周6岁。

  爸爸说起这些时,平妹的印象都有些淡漠了。她只记得,那年广州夏天的大太阳特别毒,没过多久她的衣服就全都湿透了。

  一切的苦,都为了让孩子读书。但这个父亲最愧疚的也在这儿,因为要照顾弟弟,平妹辍学两年,现在她的年龄比同班同学都大。

  “我不带弟弟谁来管他嘛?再说我那会儿刚上二年级,学习成绩也不好,上着上着就不想上了。”

  “我后来重新上的学校叫东联学校,你知道不?网上都能查得到的!”提起自己在广州上的学校,平妹格外自豪。

  东联只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接收的都是像平妹这样的外来孩子。但平妹在这里如鱼得水。

  平妹年纪大,又比别人懂事,很快受到同学和老师喜爱,并且当上了班干部。她在班上的成绩,也保持在前5名之列。

  在平妹看来,由于老师和同学的出现,她的生活重新焕发了光彩。美中不足的是,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流动性都特别大,经常有她要好的同学、喜欢的老师突然离开,这最让平妹难过。

  刘健是平妹最喜欢的老师,也很像大哥哥,但说过不会离开的刘老师,却在一个学期后再也没有回来。去了哪里?为什么离开?平妹和同学都没人知道。不怕黑、不怕鬼、不怕坏人的平妹第一次知道了害怕——那是一种最珍贵的东西突然间失去的感觉。

  事情过去了好几年,平妹仍然想找到刘老师。

  “我就是想问一问他:我们那么舍不得他,他为什么不守承诺?为什么离开?”平妹说。

  领导的眼泪

  广州的生活并不容易,一年各种费用要1万多元,而爸爸打零工的月收入只有一两千元,显然难以支撑。最终,全家决定,姐弟俩回家上学。

  说起姐弟俩的艰难,村支书马新海唏嘘不已:“留守孩子在我们这里太普遍了,但一般家里都还有个老人照看。像他们这样就两个孩子过活的,真是太难了。”

  在马新海的印象里,平妹跟她父亲一样,“话不多,是个实在人”。

  “村里也有其他困难家庭申请助学金到我这里来盖章的,别人家都是老人来,他们家就是平妹来。孩子来了也不多说话,安静地站在旁边等我办完手头的事给她盖章,确实让人心疼。”

  和马新海一样,平妹小学六年级时的班主任陈喜鹏,也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

  平妹的乖巧,也让班主任陈喜鹏惊讶。开学一个多月后的一个雨天,平妹上学迟到了,他善意地批评了两句,平妹解释说,要给弟弟做饭、带弟弟上学,下雨天路滑不好走才迟到,陈老师这才知道平妹的情况。

  第一次去家访,陈老师惊呆了——四处漏风的危房前,姐姐平妹坐在门口的石板上做作业,而弟弟传周将门板当成黑板在写字。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