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威马逊后志愿组织爆发式涌现 实现全民志愿需时日(3)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0月24日 13:23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募捐不到是个问题

  募捐到了也是问题

  募捐不到,志愿者组织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但很多捐资人只愿出爱心物资,不愿出工作经费

  例如一商家捐50台热水器,但志愿者需要找仓库存储,还要调研发放对象、请人安装,钱从哪儿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很多志愿者的共同感受。

  “我们不是廉价劳动力。”刘华威曾经是海职院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他发现很多时候志愿者被当成“打杂”的。2008年,他带30名同校志愿者参与了某市一个自行车赛事的服务工作。期间他们被拉到乡下负责赛道守护,在阳光下暴晒了一整天,都晒伤了主办方却无动于衷,赛事结束时还把1个志愿者忘在偏远的乡下,后者不得不自己找车回城。为节省赛事成本,主办方还将赛后回收隔离铁栅栏的工作让志愿者干,“而这本应是出钱请工人干的活。栅栏很重还很锋利,有志愿者就被刮伤了。”

  “志愿者是抱着爱心来参与活动,却未得到应有尊重。”刘华威说,很多志愿者承担了很多原本应该是政府或企业自身应承担的工作。

  郑兴杰讲了自己的一个尴尬事。海口某企业为替自己作宣传,搞了个送书下乡活动,让郑兴杰垫付活动经费,活动后却赖账,至今未付这笔钱。经费本就捉襟见肘的他,也只好自认倒霉,而缺少经费正是志愿者组织面临的最大瓶颈。据报道,深圳有63.8%的义工曾面临资金紧张问题。

  “募捐不到是个问题,募捐到了也是个问题。”郑兴杰说,因为捐资人普遍不愿出工作经费,认为这笔经费应由志愿者组织自己出,但志愿者自身并非营利组织,工作经费同样必须通过募捐。例如,最近有商家准备捐50台热水器,这让他很发愁。因为要找仓库存储,找车拉到灾区,还要调研发放对象、请人安装,平均每台至少要工作经费上百元,“仅安装费就要50元,这些钱从哪里来,我至今没有找到。”

  专业技能人才紧缺、专业装备不足也是个问题。

  由于看到了专业救援力量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石头”等人曾想在台风后建一个专业救援队伍。但算了笔账之后不得不放弃:1支专业救援队至少需二三十人,每人光服装和小型救援装备就需一两千元,加上必须的冲锋舟等较大专业设备,起码要三四十万元。“对志愿者组织而言这是天文数字。”

  我省66.7%志愿者组织反映资金保障不足是工作中的突出困难。周卉认为,活动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尚未形成制度化的政府财政支持。二是志愿者组织影响力不够,资金和项目筹划能力不足,很难募集到足够的社会资金。三是社会的筹集渠道不畅。

  志愿者组织缺乏发展的战略意识、短期行为明显也是个大问题。

  “台风中建立的很多微信群有时几天都没有人发言。”郑兴杰苦笑着说,很多民间志愿组织“威马逊”后很活跃,但到了后来就默默无闻了;即使是继续活跃的组织,也有很多成员“失联”了。

  “志愿者组织成立和发展的初衷是什么?对此许多志愿者组织自身其实尚不明确。”长期关注志愿者组织发展的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徐柳认为,夹杂在企业、政府之间的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正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左右不定。同时,由于社会缺乏对志愿者组织事业长期发展的支持,使得志愿者组织的领导和成员较多考虑短期的服务效果,而不愿意考虑长期的服务计划。

  此外,我省的志愿者还面临着流动性强、制度化建设组织性不强等诸多问题。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