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耕地日益疲惫负重过大 需告别粗放施肥时代(3)

2015年08月03日 15:2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从收益角度观察,来自农业部种植业司的调研报告显示,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调查结果,较常规施肥相比,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增加6%~10%,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

  如果按照一年两季计算,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式,相比传统种植模式,每亩地每年的效益提高仅七八十元。

  与收益相比,成本则显得过大。目前,测土配方每个土样的测算费用一般在100~200元,仅此一项就超过了收益。而且,测土配方后施用的配方肥也比一般复合肥价格更高。

  为了吸引农民参与到这一技术推广中来,从2005年启动这一政策以来,中央政府连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到目前为止,中央财政已经连续投入了78亿元。

  从总额观察,这是一项庞大的资金投入,但是,因为数量庞大的耕地基数和分散经营的现实,分摊到个体农户,支持力度极为有限。有受访专家粗略估算,即使加上地方配套投入,目前,测土配方每亩地的财政资金基本也就一两块钱。

  但是,多位受访者以为,不能单纯地计算经济账,还要看到这一政策背后的生态效益。

  白由路分析,测土配方施肥这一政策的根本目标在于转变依靠资源大量投入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路子,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试验和生产实际的数据显示,农业生产中,每减少1公斤化肥投入,相当于减排3.69公斤。测土配方施肥比传统常规施肥利用率平均提高了8.8~10.2个百分点。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年底,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国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850多万吨,据测算,这相当于节约燃煤22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730万吨。

  因此,赵永志评价这一政策是解决农业生产既要增产,又要保护环境这一“两难”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摆脱依赖

  现实的难题是,处于经济成本上的评估,完全的市场化方式难以发动分散的农户参与其中,单纯依靠中国农技推广部门的力量又无法支撑起这项技术繁杂的工作。举例来说,仅土壤样品的测试,按照最初每个县区每年3000个样品标准,分析完成规定的指标就需要2~3人专门在实验室常年工作。

  但目前,大部分地区基层测土配方的推广人员只有两三人,仅仅实验室一项工作就是很大的负担,实际指导农民施肥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在很多地区,测土配方是一项政府项目,从实验、监督、验收,整个过程都是政府一家。“典型的裁判员与运动员集于一身,最后一公里的运动员永远是空位。”白由路如是评价。

  从破解落地机制的角度分析,多位受访专业人士以为,一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可以适度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分步推进。

  因为大块连片土地有利于减少测土的样本,从而可以降低测土配方的成本。“可以优先服务那些要求强烈的农民,在人力、物力、财力充分时,再去主动服务那些对测土配方没有认识的农民。”白由路说。

  具体实践中,赵永志建议,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要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不仅需要农业部门的力量,还需要科研院校、社会化机构的积极参与。

  譬如,农业的主管部门可以把测土配方施肥的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给有能力为农民提供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政府从实施者变为监督者,推动这一政策全面落地。

  当然,无论何种途径和方法,核心是必须能让农民深切认识并感受到科学施肥的好处,否则很难达成制度设计的目标。冯子华的回答为这一判断提供了现实的注脚,“多撒点(化肥)可能不会增产,少撒肯定减产。”他说。□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