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安时评:“土专家”评上正高职称理应成为“新常态”

中安时评:“土专家”评上正高职称理应成为“新常态”

2020年08月07日 21:38 来源:中安在线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安时评:“土专家”评上正高职称理应成为“新常态”

  近日,浙江省首次承接的农业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结果公布,4名职业农民凭借过硬理论知识和丰富生产实践,获评正高级职称,这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有着泥土味、带着果蔬香的“土专家”成功“转正”,说明当前对于扎根田间地头的技术能手,只要有本事、想干事、能成事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从这四位职业农民的“履历”上不难看出,他们都是长期坚守乡村、“泡在田里”,实打实的职业农民,其最大的闪光点是以科技为“犁”,深耕育种育苗技术并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可以说他们的科研论文从“动笔”的那刻起就有了“接地气”的“关键词”。

  古训云: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研并不只是高等学府、知名教授、权威学术期刊的专属,和土地打交道照样能做出大学问。近年来,国家在职称评定上深化改革创新,逐渐打破唯学历、唯论文、唯项目的评价体系。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通过下放评审权限、畅通申报渠道等举措进一步消除身份制约,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目前,“土专家”评上职称从比例来看毕竟还是少数。

  应当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就粮食生产而言,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出路在科技。从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到超级水稻培育,再到秸秆的环保利用,要想挑好“金扁担”离不开科技“金手指”的点拨。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农人多下田、常弯腰,同庄稼“说心里话”才能“炼土成金”,这需要大批的“实干家”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劳作、苦心钻研,对他们的付出也理应得到重视和认可。因此,在偏重实践领域的职称评定上,不妨步子更大一点,视野更宽一点,平台更广一点,途径更多一点。进而能够在喜获丰收的土地上,牛羊成群的山野间发现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让他们有奔头、尝甜头,农业高质量发展才有看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让“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农技人感受到识才、爱才、用才的满满诚意,才能引来更多的“金凤凰”为强化科技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人才动力。

【编辑:朱延静】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