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考入清华的凉山学生:将认真学习不负韶华 贡献“青年力量”

考入清华的凉山学生:将认真学习不负韶华 贡献“青年力量”

2021年07月27日 18:1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考入清华的凉山学生:将认真学习不负韶华贡献“青年力量”
    学习中的徐可欣。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成都7月27日电 题:考入清华的凉山学生:将认真学习不负韶华 贡献“青年力量”

  作者 陈静 岳依桐

  “清华的校园很大,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也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我计划大学毕业后考研,未来有从事科研工作的想法。”作为今年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考入清华大学的2名学生之一,雷波中学高三毕业生徐可欣谈起对大学生涯的规划,言语间充满憧憬。

  近日,高考考生们陆续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位于大凉山腹地的雷波中学也传来捷报:今年18岁的徐可欣与同班同学刘取分别被清华大学化生类专业和土木类专业录取。该校还有多名同学被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录取。

图为刘取。 受访者供图
图为刘取。 受访者供图

  这些消息让当地民众为之振奋。雷波中学是雷波县唯一的高中。7年前,该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还不到13%,2021年已升至37.2%。对于教育资源一度落后的凉山来说,每一位学生成功逐梦的背后,不仅是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更意味着当地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清华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以前我不觉得自己能考上。但我一直将清华大学作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徐可欣说,高中三年,她每天的学习时长几乎都在13个小时左右,即使周末、寒暑假也不例外;刘取的学习时长与徐可欣基本一致,为了保证学习效率,自己从高一开始,每个周末都会独自到教室里上自习,即使感到孤独也十分坚定,“因为这是我比别人进步更多的机会。”

  除了个人努力,他们取得的好成绩还离不开一块电子屏幕。据悉,2003年起,成都七中就开始结对帮扶雷波中学。与成都相隔300多公里的雷波中学学生得以通过直播,实现与成都七中学生同步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图为徐可欣。 受访者供图
图为徐可欣。 受访者供图

  徐可欣和刘取都是“网络直播班”的学生。初中时,他们只是偶尔观看录播课程,上高中后,则以观看直播为主,雷波中学的老师会配合网络课程进度进行板书提示、习题讲评等。刘取感慨道,直播课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拓宽了他的眼界与知识面,让他接触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思路,能进一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两方老师共同教学也让我能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打牢基础,弥补不足。”

  徐可欣、刘取二人取得的优秀成绩只是凉山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工作成效的缩影之一。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四川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一度严重滞后。从2000年起,四川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通过“一村一幼”、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等举措,在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丰富教育体系,让更多学子能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雷波县为例,2013年至今,为减轻学生家庭负担,该县仅寄宿制生活补助一项,就发出了2.5亿元。

图为刘取的录取通知书。 受访者供图
图为刘取的录取通知书。 受访者供图

  “成都七中等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国家给予的一系列政策让我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徐可欣感激道,自己的成绩离不开外界的帮助;刘取打算报名清华新生骨干培训班,提前到校迎接新同学,他还计划着未来读研、读博,有机会的话出国留学,“既然我们已经考上了这么好的学校,以后就不能只想自己,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做贡献。”(完)

【编辑:王诗尧】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