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藁城宫面历史悠久,又名藕面。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历时1500余年源远流长,是石家庄藁城的特产。清朝时,河北的地方官员就以藕面常年进贡皇宫,因此得名“宫面”。当地时间12月23日,记者来到中国民俗藁城宫面产业园,见到了已经制作宫面30多年的郭师傅郭国辉,郭师傅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看父母做宫面,耳濡目染的也就跟着学会了。在宫面制作的上轴环节,郭国辉一直是八字上轴,他说这样面不会粘在一起,上轴的均匀很重要。
【同期】藁城宫面制作师傅 郭国辉:上轴(的时候)也不能上的太稠了,太稠了到时候出面的时候都粘一块儿了,也不能上的太稀了,太稀了就费工费时了。
【解说】藁城宫面历史悠久,又名藕面。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历时1500余年源远流长,是石家庄藁城的特产。清朝时,河北的地方官员就以藕面常年进贡皇宫,因此得名“宫面”。当地时间12月23日,记者来到中国民俗藁城宫面产业园,见到了已经制作宫面30多年的郭师傅郭国辉,郭师傅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看父母做宫面,耳濡目染的也就跟着学会了。在宫面制作的上轴环节,郭国辉一直是八字上轴,他说这样面不会粘在一起,上轴的均匀很重要。
【同期】藁城宫面制作师傅 郭国辉:上轴(的时候)也不能上的太稠了,太稠了到时候出面的时候都粘一块儿了,也不能上的太稀了,太稀了就费工费时了。
【解说】藁城宫面以面细能穿针,口感顺滑,筋道耐煮,汤清面秀而名扬四方。据郭师傅介绍,藁城宫面的生产要经过和面、擀面、开条、上轴、分面、出面、封面等十几道工艺。经过拉丝之后的宫面长3米左右,根据客户的需要,也有拉到4米长的时候。
【同期】藁城宫面制作师傅 郭国辉:面的质量比较好,再一个里面放了碘盐还有鸡蛋,它增加了面的韧劲,根据经验和面的韧劲儿,拉三米基本上是不断。
【解说】在记者观看宫面制作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弄懂宫面的空心是如何形成的。在一家出售宫面的门店,店员从一包宫面里拿出一根,在一个装入清水的杯子里,向记者演示宫面的空心效果。
【同期】藁城宫面协会常务副会长 吉利辉:咱们这个(宫面)空心是因为面粉经过反复发酵,发酵之后里面会有气泡,经过工人师傅反复的揉搓抻,然后再经过发酵,所以里面的气孔经过拉长,形成了空心。
【同期】藁城宫面协会常务副会长 吉利辉:下一步我们会专门成立一个专门做宫面,学习宫面的学校,专门去培育这些,对这方面有爱好的人,把这门技术传承下去。
【解说】2013年藁城宫面入选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藁城宫面协会常务副会长吉利辉介绍,藁城宫面都是纯手工制作,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他希望明年可以把藁城宫面做成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艾广德 邢璐 河北石家庄报道

关键词:河北 探访 藁城 宫面 空心 韧性
分类名称: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