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播报》节目致力于以"中新视角、国际视野"带给广大网友新鲜丰富的新闻资讯、深入独到的新闻解读。于每天中午前和网友见面。五至七分钟的节目涵盖时政、军事、财经、社会新闻,及海外华文媒体评论。带您在较短时间内速览最新的新闻资讯。
分享到:
今天
09月24日
本期主题
节目文稿

  各位好,欢迎收看《中新播报》,今天是9月24号。关于“以房养老”这事,衍生出了很多话题,听起来似乎都有理,可就是很难执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节目我们继续来探讨。

  一观察家

  【口播】上期节目,我们跟大家聊了聊“以房养老”的话题, 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试水“以房养老”模式,随后欧洲国家、日本、新加坡等国纷纷效仿。那么离内地最近的香港早在2011年7月就为60岁以上的老人推出了“安老按揭”理财规划项目。今天的节目呢,我们为大家盘点一些以房养老的国家和地区,以期提供有益借鉴。

  标题:香港“安老按揭” 另一种选择?

  【解说】香港在2011年即推出安老按揭(又称“逆按揭”)计划,允许年龄在55岁以上的香港居民,将个人名义持有的楼龄在50年以下的住宅物业向银行提出按揭。目前,已经有6家银行成为提供 “安老按揭”贷款的金融机构,共有460人成功申请这一按揭贷款。

  【同期】: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 总裁 李令翔

  我们进行修改之后,近几个月的申请量同比上升了80%。就是现在总共有460个成功申请的个案, 我说的正在一个加速当中。其中有20%多,大概四分之一是比较年轻的,是55到60岁这个年龄组别。

  【解说】与内地试点城市“以房养老”中按揭保险人缺位情况不同的是,在香港,由具备政府背景的按揭证券公司牵头开发养老按揭产品,降低银行和申请人的风险。业内人士指出,按揭保险第三方担保风险是香港成功推行“安老按揭”的关键。

  【同期】: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 总裁 李令翔

  我们是按商业原则运作的一个机构,所以安老按揭也是我们的一门生意,我们的角色就是我们为银行提供一个担保,所以银行来说,它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

  【解说】由于推行“安老按揭”需要面对种种风险,包括香港房产价格的长期走势和波幅、利率走势和老年人口寿命预期等等,加上“安老按揭”时间长,贷款机构风险高,按揭证券公司为贷款机构提供保障,当房屋的变卖价值不足以偿还“安老按揭”贷款的时候,按揭证券公司会向银行补足差额,抵押人无须承担。

  【同期】: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 总裁 李令翔

  要是这个房价不够还这个贷款的时候,他的子女是不用负责的,他本人当然已经过世了也不用负责,谁来负责呢,就是我们。不够的话,就是我们去担保去补助。

  【解说】李令翔表示,“安老按揭”不是政府的养老福利,而是一项金融理财项目,不用担心房价升或跌,不用担心经济的环境,借款人可以获得的年金金额都维持不变。不过参与这个计划的人士首先要拥有房屋的业权。同时,“安老按揭”的利率高,并且会逐年递增。另外,贷款者还需要承担房屋评估费、顾问费、律师费、手续费等其他支出。

  标题:外国人怎么“以房养老”?

  【口播】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国家的人如何养老。

  【口播+画面】1、在新加坡,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从公积金账户中领取养老金度日,也可以将自己的房产出租,以租金养老。此外,新加坡以房养老还有一种形式: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申请将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或金融机构,由这些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

  2、英国的“以房养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把房产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月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直至去世或搬进养老院后用该住房归还贷款。此外,还有老人将房产出售后搬到其他物价水平较低的国家去养老。

  3、 大部分加拿大人年老后,都会选择把住房卖掉,然后住进各种有福利补贴的养老机构。 加拿大“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极其个性化,即根据贷款人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贷款方案。在加拿大以房养老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是有一系列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的。比如加拿大有遗产税或个人资产增值税制度,假如房屋等财产由子女继承,那么就需要交纳不菲的税费,这就使得部分民众愿意以房养老。

  【口播】从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所有采取“以房养老”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拥有由公共财政支持的良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以房养老”只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选择。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内地推广实施“以房养老”除了要改变“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还需完善制度和法律细则。比方说,完善《物权法》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规定,建立按揭保险人制度,或能为推广“以房养老”打开局面。

  二时事锐评

  标题:不读书犯法!?

  【口播】不久前,有消息称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中国人这么不爱读书吗?非得用法律来管制?阅读立法能有效的改善国人的阅读情况吗?

  【解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并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难道说不读书也违法了吗?全民阅读的话题迅速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

  【同期】湖南市民

  因为有时候读书有时候感觉自己很浮躁 然后就想看那种让自己心能够静下来的书

  【同期】湖南市民

  比如像读者啊 还有张爱玲的一些书 因为我觉得那些书能在心灵上和我产生共鸣

  【同期】湖南市民

  一般看历史故事之类的 我对这方面比较喜欢

  【解说】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2013年4月发布的《中国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2年,中国18岁至70周岁的国民其图书阅读率为54.9%。也就是说,在中国有4成多的人很少阅读。即便是在出版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也有大概4成以上人不读或很少读书。2012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电子书阅读量仅为2.35本,与每年近40万种的图书出版数量相比,中国的国民图书阅读量显得格外低。有学者认为,浅层化、碎片化、功利性阅读占据主导。另一方面,电视、收音机、互联网、电子游戏等娱乐手段也影响了中国人阅读的习惯和方式。那么 “全民阅读”靠自觉还是立法呢?对此,网友们的意见明显反对声大于支持声。

  (配音+微博模板画面)

  易成昆:鼓励国家对“阅读立法”,但是不是简单的认为“不读书就违法”。其实是在维护全民阅读的权益,保障全民阅读的公共资源和设施均等化,保障全民或未成年人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条件

  老子友邻: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说,中国应该阅读立法,来督促中国人读书,治标不治本的表面文章,固然有现今生活节奏快的原因,但其根本是,中国现在的图书市场太功利,只追求利益最大化,盲目跟风,质量下降。

  停云西风III:放矢要瞄准靶的。根本在“读书无用论”。而这是由一系列畸形制度、潜规则、丑恶现象造成的。所以立什么法都是缘木求鱼。

  野狐禅000:阅读立法,不应该简单地规定个人读多少书,如何奖如何罚,而是应该立法制定、指引政府部门的公共预算、开支行为,和公共服务行为,甚至是对政府支持读书行为的考核,这样可以把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用于唱唱跳跳、捧明星、灯光舞美等花销用于扶持读书上,比如社区图书馆、比如对读书。

[page title= subtitle=]

  【解说】阅读立法的动议源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并提交的《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提案》由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委员作为第一提案人,当时得到了新闻出版、文艺、教育、社科、经济等多个界别政协委员的支持,葛剑雄、王明明、白岩松、王安忆、陈建功、何建明等115位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委员均在《提案》上联合签名。具体的设想包括:将全民阅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全民阅读规划,发布全民阅读调查情况,提供公共阅读场所,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等。

  【口播】阅读入法当然无法强制人们读书和学习,但如果说,相关法条的设立,能促进公共阅读资源的发展,使得想读书和学习的人获得更多的便利。那么这样的立法多多益善。只是我们比较关心的还是这个阅读法的可操作性和实质效果,不然又是一纸空文,噱头十足,华而不实。

  三时事每日鲜

  五元“和”字纪念币发布遭哄抢

  【口播】五毛、一元的硬币很常见,五元硬币你见过吗? 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和”字书法——行书普通纪念币。消息一出就引发了收藏爱好者和普通市民的极大兴趣。

  【解说】此次发行的纪念币面额为5元,直径为30毫米,材质为黄铜合金,发行数量5000万枚。纪念币正面主景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背面为“和”字的行书书法。该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多地银行营业部,都出现了排队兑换纪念币的市民把大厅围得满满当当,恍如春运火车票销售现场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普通纪念币相比贵金属纪念币便宜,不仅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不过也有银行人士提醒,数千万枚的发行量相对较大,升值空间有限,更适合个人收藏而不宜以投资心态购买。

  成都新生大熊猫宝宝集体登场

  【口播】五元“和”字纪念币受到人们热捧,同样受人们热捧的还有成都今年新生的14只大熊猫宝宝。23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今年新生的14只大熊猫宝宝,首次集体亮相卖萌。

  【解说】穿着黑白两色的外衣,毛茸茸圆滚滚的身体团在一起,好似小绒球。23日,14只出生不久的大熊猫宝宝在工作人员的呵护下集体亮相,憨态可掬。照合影的时候,工作人员让大的放在后排,矮的趴在前面。不过,这14只小家伙并不怎么听话。有的只顾着睡觉,有的到处找奶吃,还有两只抱在一起说“悄悄话”。这些照片在网上一经公布,立刻萌翻了无数网友。

  @vicky 一些事一些情:好多饭团。

  @继续着某种继续:好可爱啊!真想给它来个抱抱!

  恼人臭虫重出江湖 登上京沪高铁

  【口播】到今年8月30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出生大熊猫宝宝10胎20仔,成活17仔,繁殖成活率达85%。熊猫宝宝真是闪闪惹人爱啊。不过,和看到憨态可掬的熊猫宝宝不同,当您在高铁上发现了吸血臭虫,估计这心情会立即跌到谷底吧。

  【解说】日前一则“北京至上海动车卧铺现吸血臭虫”的消息在微博上被转发多次,并表示被咬后奇痒难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曾晓芃证实,网友展示的小虫确实是臭虫。与前两年散发性的被咬伤的情况相比,今年已属密集,可能是经过三到四年的沉寂以后,臭虫出现开始扩散或者其危害要逐步扩大的一种趋势。有专家表示,臭虫是目前世界上最难灭杀的害虫之一,对于臭虫的“重出江湖”一定要引起重视,一旦发现应及时灭杀。

  结尾

  退隐江湖多年的臭虫今夏再度复出,快国庆长假了,那些坐高铁的小伙伴们小心啊!说到高铁,铁路建设中的一只“蛀虫”丁书苗,今天受审,她是刘志军案的关键人物,被控非法经营,违法收取20余亿中介费,涉嫌行贿8900余万,丁书苗当庭表示认罪。同天受审的还有“房姐”龚爱爱,今天上午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房姐”龚爱爱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11点10分左右,庭审结束,将会择日宣判。以上就是本次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更多精彩新闻欢迎点击中国新闻网和中新视频微博。

关注
主持人介绍
  • 赵洁   北京丫头片子,专属天蝎,爱哭爱笑爱玩爱闹。
  • 陈虎龙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本科、硕士,曾任深圳大学教师,北京电台主持人比赛全国八强
  • 马宁   主播团队的新成员,2004年至2012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担任新闻主播。和热爱的新闻工作在一起,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快乐。
  • 李越   2010年9月加入中国新闻网,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端庄知性的主持风格。除了主持,更喜欢加入战役性报道的第一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