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降佣之下有利器 两融成券商第三大收入支柱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2月28日 13:56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两融业务自2010年3月试点正式启动以来增速惊人。从2010年最初仅90只标的股票,扩容至2013年700只标的;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从2010年年末的127亿元,增长到2013年年底的3500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从2010年不足10亿元,到2013年达184.62亿元;从最初获得试点资格的6家券商,变为84家券商拥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

  编者按:近4年时间,融资融券业务从无到有,现已成为券商经纪业务的重要收入来源。这是一组惊人的数据:2013年券商两融业务收入达184.6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0%;从业务占比来看,2013年两融收入已占券商总营收的11.59%,而2012年的这一数据仅为4.06%。

  持续的佣金价格战令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每况愈下,两融业务的逆袭却令人刮目相看。两融业务将走向哪里?未来还有多大发展空间?

  证券时报记者 张欣然

  融资融券业务正成为券商的最赚钱业务之一,这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但这项业务到底有多赚钱,对于经纪业务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一笔账。

  2013年是融资融券业务突飞猛进的一年。这一年,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收入达184.62亿元,与2012年这一业务收入52.6亿元相比,增长超过250%,在各项业务中排名第三位。而排名前两位的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和证券投资收益。

  没有哪家券商会忽视对融资融券业务的深耕,有行业人士乐观预测,今年两融余额将达到5000~6000亿元规模,未来3年内两融业务对券商收入的贡献可能翻番,达到368亿元。

  自2010年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以来,这一业务发展迅猛,现已成券商盈利的核心部门之一。

  “创新业务,尤其是融资融券业务的迅猛发展,让券商在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券业的业务收入格局。”深圳一大型券商两融业务负责人表示。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券商经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115家证券公司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实现净利润440.21亿元,同比增长33.7%。

  在各项业务中,融资融券业务增长较快,融资融券的利息收入为184.62亿元,同比增2.5倍,占总营收比例已提升至一成以上。融资融券业务在各项业务中的排名,仅次于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和证券投资收益,而2012年两融业务收入仅占全部营业收入的4.06%。

  此外,股票质押、约定购回等创新业务,也在不断增厚各家券商的利润。

  “两融业务逐渐占据券商经纪业务的重要份额,主要得益于两融业务市场的放宽,以及券商对两融门槛的降低。”北京一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两融业务负责人称,目前两融业务总规模约为3800亿元,与流通市值相比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今年年底两融规模将达5000亿元,乐观可达6000亿元。

  融资融券开户数的增长为这一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源源活水。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个人与机构的融资融券账户总数为280.51万户;而2013年1月末,这一数字仅为104.5万户,1年时间融资融券账户数增长约1.68倍。

  融资融券余额的增长也极为可观。至2014年2月26日,两融余额已达到3873.16亿元,2013年1月25日,这一数据为1110.25亿元;而在2012年年底仅为895.1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融资融券市场目前仍处于不平衡状态。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3873.16亿元,其中期末融资余额为3850.02亿元,但融券余额仅为23.14亿元。

  东方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员王鸣飞认为,在今年的创新业务中,类信贷业务将继续为券商贡献显著的增量收入。“我们判断,2014年中性假设下,融资融券余额为6000亿元,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将达到400亿元以上,相比2013年增加220亿元以上,对收入的增量贡献预计达到12%~15%的水平。”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