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足球反赌案一审刑期均不长 众犯一脸轻松微笑离场(2)

2012年02月17日 04:02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陆俊多次微笑没说未来打算

  昨天的宣判现场,陆俊多次绽放笑容。

  出庭时,陆俊目光首先投向旁听席上的亲人。他的妻子、儿子一脸焦急地看着他,但陆俊微笑以示安慰。

  法庭在宣读陆俊的犯罪事实时,陆俊的妻子神情紧张,右手情不自禁地扶住站在右侧的儿子的左臂上,表情严肃。

  法官宣判完毕,陆俊迟疑了一会儿,随后表示服判。至于要不要上诉,陆俊看着律师得到明确示意后,回答商量之后再决定。

  离开法庭时,陆俊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然后,他笑着用垂下的戴着械具的手向3位家属轻轻挥了两下,3位家属随后跟出说了几句话,然后在法庭走廊等待。

  “如果陆俊不选择上诉,那么他从2010年3月2日开始被羁押,根据法律规定,羁押一天折刑期一天,扣除这些时间的话,陆俊实际服刑是3年多,表现好的话有可能提前被释放出来。”陆俊的律师张旭涛说。

  对于未来的打算,陆俊并未告知律师。

  >>律师解读

  当年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龚建平案与陆俊无可比性

  昨天,对4名黑哨一审判决结果一出,众多球迷认为判罚过轻,同时有人提出:“当年裁判龚建平受贿金额远小于陆俊等人,为何龚建平判10年,而陆俊才5年多?为什么周伟新是唯一一名刑期低于5年的涉案裁判?”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天专访了著名律师方正宇。

  未实施从严处罚

  记者:昨天一审宣判,法庭门口的球迷怒斥判得太轻,网上球迷同样骂声一片,认为判得轻,你怎么看?

  方正宇:确实,对那些被中国足球折磨了多年的球迷来说,看到这些黑哨居然只被判几年有期徒刑,其中还要扣除此前被羁押的一两年时间,再加上未来有可能获得减刑而提前出狱,这让很多球迷感到不满,甚至觉得量刑过轻。

  根据手头资料无法确定是否从轻,但可以确定没有出现外界事先预期并希望的那种“从严处罚”。从黄俊杰被判7年上线,就可以看出来判决基调。接下来即将被宣判的杨一民等人,尽管将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有了第一天的主基调,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刑期做出稍微乐观的预期。

  记者:为什么本次系列庭审会拖延那么长时间?

  方正宇:有可能是有关部门希望形成集中审理、集中宣判的效果。即便那些已具备审理和宣判条件的案件,可能也需为服从统一安排,而在时间上迁就那些进度较慢的案件。在目前结束的第一天宣判中,某种程度上已体现了这种“集中宣判”所需要达到的效果,那就是有助于统筹规划量刑标准,避免争议。

  周伟新投案自首获减刑

  记者: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金额在10万以上即被处以5年以上刑期,为何周伟新收了49万却仅判了3年半?

  方正宇:周伟新有投案自首情节。按照法律规定,唯一能够突破5年底线的情况就是有投案自首情节。一般是认罪态度好、退赃,这些行为,只能在量刑上达到“从轻”判决的结果,但不能突破5年底线。而“减轻”处罚,最终刑期是可以低一个档次,可以突破5年下线的,而减轻处罚,最重要的表现即为投案自首。

  记者:两项罪名涉案超过90万,为何最终“减轻”至3年6个月?

  方正宇:周伟新和吕锋一样是数罪并罚。周伟新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是被判3年,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被判1年,按照数罪并罚刑期计算公式,最后定的刑期不能低于3年,也不能高于3+1,最终取了中间的3年半。

  当年龚建平的罪名不同

  记者:当年,龚建平受贿37万元,却获刑10年有期徒刑。这一次,周伟新、黄俊杰等涉案金额远超龚建平,为何刑期相差如此之大?

  方正宇:2003年时,国家刑法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龚建平的身份有争议,裁判身份无法定位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所以把他定到了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上,那么受贿超过10万元,起点就是10年。

  在2006年,刑法修改后,设立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裁判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没有编制,全部归到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这样刑期就只有受贿罪的一半,所以陆俊等人要比龚建平的少,这是法律变化的结果。

  记者:有部分球迷认为,有些情节较轻的当事人,最终被宣判的刑期,还不如他之前被羁押的时间长,除了当庭释放还应有何说法?

  方正宇: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此类情况,目前尚未被列入国家赔偿的范畴,但很多法律界人士呼吁加入。

  本报采写本报特派丹东记者孙永军

【编辑:吉翔】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