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首位F1车手马青骅:练车花几百万,家底干了

2012年09月12日 14:0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上周末进行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意大利站,注定要成为中国车迷值得纪念的里程碑。来自上海的24岁车手马青骅代表西班牙HRT车队参加了意大利大奖赛练习赛,从而完成了中国车手在F1赛场上的首秀。尽管马青骅作为一名初登F1赛事的“菜鸟级”车手,离参加正赛还很遥远,但他的这一小步,足以改写中国赛车手的历史。

  与车王同场竞技

  单圈慢了5.817秒

  F1每站赛事都有练习赛、排位赛和正赛,其中参加练习赛的车手一般都担负着测试比赛环境、轮胎性能及相关的各种比赛参数的任务。在著名的意大利蒙扎赛道上,马青骅跑了26圈,其中单圈最快成绩为1分31.23秒。

  值得一提的是,“一代车王”舒马赫当天也参加了练习赛。根据练习赛的最终成绩,马青骅比跑出当天最快单圈的舒马赫慢了5.817秒,这在F1领域等于是专业级别和业余水平的巨大差距,而马青骅的成绩在24名参赛车手中排在最后一名。不过,马青骅本人和HRT车队都对这个成绩感到非常满意。马青骅说:“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经历,我感到非常满意,赛前给自己制定了目标,结果我完成了这个目标。这场比赛不仅对我来说是突破,对中国赛车运动来说也是一个突破,尽管中国赛车运动缺乏历史底蕴,可是潜力无穷。”

  HRT车队领队路易斯·萨拉表示:“非常高兴,马青骅在我们的计划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他完成了车队交给他的任务,没有问题,甚至以107%以内的圈速完成了首节练习赛。”作为目前中国最有前途的年轻赛车手,马青骅今年4月5日加入西班牙HRT车队的年轻车手发展计划。时隔5个月,马青骅就亮相F1意大利站的练习赛,中国赛车选手的历史也因此被他改写。

  练车至少花了几百万

  家底都干了

  “大概从我8岁开卡丁车开始,我就向往有一天能够成为F1车手。”马青骅1987年12月出生于上海,和很多中国有天赋的运动员一样,他最早开始接触这项运动也是因为家庭的原因。父母为了锻炼他的胆量,决心带他试试卡丁车。没想到,马青骅迅速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很快在12岁时获得了全国卡丁车青少年组冠军。

  2004年,17岁的马青骅被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选为亚洲方程式雷诺康巴斯系列赛的参赛选手,并以全胜的成绩夺得年度总冠军。此后约8年的时间里,他从初级方程式征战到中级方程式,从F3、GP2、A1等各级别的赛事一步步走向F1。2011年,马青骅参加中国房车锦标赛,夺得年度总冠军。就在那一年底,HRT车队与马青骅的经纪团队进行了深入接触,随后决定让他前往西班牙测试,并最终敲开了F1的大门。

  毫无疑问,赛车是一项烧钱的运动。据媒体报道,马青骅的母亲曾表示在马青骅2005年进入A1之前,他们就至少花了500万元为儿子圆梦。“(家底都)干了。”马青骅的父亲说:“细的账目永远也算不清,每次参加比赛的机票、住宿什么的,账目是没办法算的,我只能毛估一下,几百万元是跑不掉的。”

  中国大环境难出赛车手

  培训系统和成本是主要障碍

  从2004年世界F1大奖赛进入中国、增设上海站以来,无数中国车迷都梦想着能有一位中国车手驰骋在F1赛场上。但对于相对贫瘠的中国赛车土壤来说,要培养一名超级赛车手谈何容易。

  卡丁车是赛车的基石,在赛车运动特别发达的欧洲国家,他们有成熟的卡丁车赛事培训系统,对青少年卡丁车运动的关注度相当大,而中国在这方面根本谈不上系统二字。同时,巨大的金钱投入也是阻碍中国赛车手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马青骅的“前辈”程丛夫曾经有机会加盟维珍车队,成为中国F1第一人,“我实在不能烧父母的钱了,当时父母为了培养我,已经花销巨大”,程丛夫表示,从开始培训到开上F1,至少得花1个亿(人民币)。

  2004年,中国A1车队在选拔车手的时候,中国汽联承认全国只有12人能满足获选的资格,而真正能驾驶A1赛车的只有3人,比中国的宇航员还少。而在马青骅之前,甚至没有中国车手拿到过国际汽联颁发的超级驾照。

  马青骅和无数热爱赛车的青年人相比,无疑是幸运的,而西班牙HRT车队也承认,之所以签约马青骅除了他的车技、坚持和刻苦以外,巨大的中国市场也是他们考虑的一个因素。不管怎样,能够亮相F1赛道对于这位中国小伙子和中国赛车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如果想要在接下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需要包括赞助商在内的更多支持。

【编辑:张笑蓉】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