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烧钱"风靡中国职业体育 靠钱只能买来虚假繁荣

2012年10月18日 14:3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烧钱,继续成为新赛季CBA的关键词。而这个词语在中超联赛等其他中国职业体育赛场早已见怪不怪。对于中国热情的体育迷来说,还有什么样的顶级外援没见识过?足坛,有了非洲足球先生德罗巴;CBA,今年来了前火箭核心麦迪;而排球,欧美优秀外援也先后来中国市场试水……

  然而,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繁荣景象的背后,是三大球在国际赛场的落魄:男女足皆进不了世界杯决赛圈,伦敦奥运男篮无一胜绩,连昔日令国人骄傲的女排也铩羽而归。

  外援乐淘金薪水涨得吓人

  有人算过一笔账,1995年申花支付给俄罗斯外援瓦罗嘉的年薪只有6000美元,如今申花斥资约1200万欧元签下德罗巴,18年间,外援的薪水涨了两千五百多倍,远远超过工资收入的增长。而18年间,中国足球的水平又有多少长进呢?

  有人津津乐道,上赛季NBA停摆,CBA涌入了诸如JR史密斯、肯扬·马丁这样的现役NBA球星,年薪将近300万美元。但好景不长,不少大腕中途拍拍屁股走人。这哪是什么姻缘,分明是露水夫妻,CBA成了这些大腕离开NBA赛场时寂寞的填房。这些年迎来送往的外援中,有真正的高手也有水货,遗憾的是,他们大多只是在中国三大球的年鉴上添了一个名字而已。

  再来看看国内的顶级赛事,轰轰烈烈、层出不穷。中国职业体育市场,早已不缺乏号召力。NBA中国赛,引爆北京和上海,球迷不惜花费数千元人民币,打着“飞的”,从全国各地汇聚NBA级别的场馆,哪怕是坐在“山顶”,也要感受NBA氛围。意大利足球超级杯曾在中国踢过3年,起初,米兰和国米联手抵制来华比赛,但最终,所谓的舟车劳顿、比赛时间冲突、影响备战等问题,在利益分成谈妥后都迎刃而解。近日,西班牙足协希望效仿意大利,将传统赛事西班牙超级杯移到中国来举行,虽被皇马和巴萨双双拒绝,但原因只是钱没谈拢而已。

  在欧美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下,大牌球队、球员来华淘金,行将退役的球员,期待在中国赚最后一桶金后回家养老。处于上升期的球队,希望来中国开拓广袤的中国市场,吸引赞助合同。

  根基没打好光靠装修没用

  有钱引进大牌外援,有钱承办高端赛事,而我们自己球员的水平却原地踏步。当球迷在本土能观摩到曼联、热浪的世界级比赛,当球迷有机会近距离向德罗巴、詹姆斯问好时,回过头来再看国内球员的表现和国内联赛的质量,怎可能没有强烈的心理落差?

  如果根基没有打好,再豪华的装修也是空中楼阁。

  谁都明白,砸钱赚吆喝,只是急功近利的表现。青训工作是否做好,当地体育氛围是否浓郁,才是提升三大球水平的关键所在。多年前,日本足球也曾以引进大牌球星为契机,打造更吸引人的职业联赛。与此同时,日本足协耐住了性子,乘此机会打造出了一个全面、稳固的青少年培养体系,一步一步,成为亚洲足球的真正代表,并走向了世界。曾有中国足协官员指出,“如果在一个城市内,孩子们每周都能参加两到三次足球活动或训练,每个周末能参加一两场足球比赛,那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格局。”只是,这些话,至今没有全面落到实处。

  大牌球星是联赛教科书,但我们应该把他们当成教材中的实质性内容,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封面。否则,球星的量变永远不能带来联赛的质变。

  本报记者 陶邢莹

【编辑:燕磊】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