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北京校园足球调查:经费少的可怜 会踢球的孩子少(2)

2013年05月24日 10: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规定,每所小学要将一个体育项目作为“校本课程”列入体育课之中,学校一旦填报完志愿,那么每周至少要在体育课中安排一堂该项目的专项课程。但是足球在同其他几十个运动项目的竞争中,彻底败下阵来,参与调研的18所学校当中,只有3所小学将足球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而将足球课在六个年级中全面开展的学校只有两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更多的学校因为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因素,更愿意在低年级当中开展足球活动。选择个别几个年级开展足球活动,则已经成为这些小学比较普遍的做法。原本应该在校园中大面积铺开的校园足球活动,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试点”,踢球的孩子也只是整个学生中的一小部分。

  整体的足球水平要想得到提高,普及是一件必须做到的事情,但是因为校园足球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所以普及目前在小学校园里完成,还是一个十分奢侈的想法。记者采访中发现,如果一所小学校拥有自己的校队,校园内部有几十名孩子平时能有机会踢球,便已经算是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不错的学校。作为全市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比较不错的海淀区尚且如此,目前在全市范围内,校园足球究竟正面临着怎样的局面,北京足球后备人才为何如此匮乏,自然也就不难得到答案。

  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北京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提高工作,但由于市内可供选择的好苗子越来越少,三高俱乐部都不得不远走外地招人。三高基地主任李连江向记者表示:“尽管我们现在每年只招生20人,但我们已经被逼得要到云南丽江这样的地方挑学生,而且现在学校里60%的学生都来自于外地。北京现在会踢球的孩子实在太少了。”

  场地情况

  较标准足球场:4所

  5-7人制场地:3所

  200米田径场:6所

  200米以下田径场:5所

  拥有校足球队情况

  16所拥有校队

  1所拥有女足校队

  1所无校队

  足球进课堂情况

  足球被列为“校本课程”:3所

  体育课中有足球内容:9所

  体育课中没有足球内容:6所

  安全

  50元意外伤害险

  投保无门

  足球作为校园体育的一部分,如何在运动中确保学生的安全,也成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采访中,几乎每位校长都很担忧地表示,自己很想支持孩子们踢球或者多参加体育锻炼,但校园保险设计方面的缺陷,却让他们必须慎重。

  在18所小学进行调研时,除了个别校长表示,因为学业负担问题,一些高年级学生的家长不支持孩子将过多的精力用于足球之外,足球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支持。但是足球作为一项身体接触较为激烈的体育项目,家长们对于孩子在运动时的安全问题也提出了担忧。

  目前北京市教委为学校缴纳了校方责任险,但这一险种在现实中已经暴露出了不小的局限性。一方面赔付额度较低,一旦学生在运动中出现重大伤病,保险金根本不足以赔付学生家庭。另一方面,校方责任险要求校方必须承认责任归学校才能得到保险费用,而校方很担心因此造成的社会负面报道以及家长方面持续不断的压力。一位校长半开玩笑地表示:“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在运动时撞伤了门牙,家长在赔偿时已经想到自己的孩子等到成人后,因为牙齿美观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家长所提出的赔偿数额也早就超出了校方所能支付的范围。”

  万泉小学的校长则表示,其实在保险公司的险种当中,有一种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每年只需要支付50元的意外伤害险。但是按照国家规定,这一险种必须以集体方式到保险公司投保,学生个人无法投保。而国家为了杜绝教育乱收费,又严令禁止以学校为单位给学生投保这一险种。这也直接导致,家长和学校都很想为孩子上这一保险,保证学生们在运动中的安全,但是却无法投保。

  也许正是因为顾虑到学生们在踢足球时要比不少体育项目受伤的风险更高,所以各校在选择“校本课程”时,都尽可能地回避足球,而去选择跳绳、武术等低风险项目,这无形中也阻碍了足球在北京中小学校园中的普及。

  未来

  所有人的热情

  胜于1个冠军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多名专家都向记者表示,校园足球在小学范围内的开展,必须考虑的是普及,而不是考虑能为职业队培养多少球员,也只有这样校园足球的路才可能越走越宽。

  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北京校园足球发展模式:让尽可能多的学校定期开展足球课,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足球,但是不要在学校内部组织过多的比赛,而是主要以强身健体为主。更不要为了提高成绩,过多地组织校际间比赛,避免比赛成绩上的差距阻碍足球的普及工作。

  “其实(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校园足球发展就有过惨痛的教训,当时由于各学校开展足球的热情很高,校际间赛事一度很频繁,但是由于成绩差距有时很大,输球学校的积极性越来越差,最后每个年龄段在全市范围内都只剩下一两所学校还开展足球,最终造成了今天北京没有人踢球的尴尬局面。”张路对记者说。

  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东江也表示:“开展校园足球的真正意义,不是希望未来能出几个球星,而是通过足球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玩起来,动起来,让孩子们从足球这项运动中得到更多对个人未来发展有益的东西。只有这样,北京的校园足球才可能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法真正地扎根校园。”

  “去锦标化”,让孩子们通过足球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不是未来一定要成为球星,这恐怕才是在中国校园足球真正的理想模式。当然,只要足球能在校园里真正普及开来,未来在众多踢球的孩子中出几个球星,也自然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注:本次调研共涉及海淀区18所小学,样本调查数据来自于校方填写,整个调查数据并不代表整个海淀区及北京市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平均水平。

  (杜锐)

【编辑:于晓】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