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体育总局出国花费破2亿 部分支出用于推广秧歌

2013年07月19日 11: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昨天,中央部门陆续公布2012年决算,各部门因公出国(境)费普遍下降,只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国(境)费超支。国家体育总局出国(境)费达2亿多元,位列各部门第一,是排名第二的中科院的两倍。

  发改委等部门出国费增长

  记者统计,大多数部门的因公出国(境)费支出低于预算。例如,农业部出国(境)费决算3389.64万元,只完成预算的68.61%。

  各部门对“三公经费”的说明显示,出国经费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厉行节约的精神,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二是部分出访计划临时调整,推迟至2013年继续完成交流任务。

  不过,也有部门的出国费增长。国家发改委2012年因公出国(境)费支出3699.42万元,增长23.11%。发改委解释,增长的原因是承担了中央、国务院临时交办的任务等。

  此前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2012年国家发改委违规向所属单位转嫁过出国(境)费,接受所属单位资助因公出国(境)费用4.6万元。

  各部门人均出国费参差不齐

  根据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各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19.45亿元。由于参加伦敦奥运会等原因,国家体育总局去年因公出国(境)费支出20941.96万元,这意味着国家体育总局一个部门的出国(境)费,占中央各部门总数的十分之一。体育总局对出国费用过2亿回应说,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严格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各项经费均未超出年初预算数。

  据记者统计,各部门的人均出国(境)费相差很大。中科院因公出国(境)人员的人均花费仅0.66万元,国家体育总局人均1.78万,农业部人均2.95万元,工信部则达到了3.08万。

  外交部仍未公开“三公”

  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在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中,出国(境)费总额排名第二,仅次于公车费。

  不过,由于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性质、范围不同,出国费用在各部门“三公经费”中所占比重差异非常大。国家体育总局2012年出国(境)费占“三公经费”的93.24%。此外,商务部、贸促会等部门和机构的出国(境)费也在“三公经费”中占大头。

  此前几年,外交部以涉密为由一直未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截至昨晚11点,外交部仍未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文/本报记者 关庆丰

  热点

  国家体育总局

  部分支出用于推广秧歌

  2012年因公出国(境)费支出20941.96万元,全年使用财政拨款安排总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出国(境)团组1071个,11734人次。

  参加国际体育赛事631起,10115人次,主要是参加伦敦奥运会等;出席国际会议242起,617人次,主要是参加各类国际会议,以及武术申请进入奥运会等;其他类出访活动198起,102人次,其中包括开展武术、健身气功、中国秧歌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国际推广活动。

  商务部

  去年出访任务未全部实施

  因公出国(境)费4952.45万元,比2011年减少808.62万元。全年安排出访团组475个,累计出国1767人次。部分国际会议、多双边谈判及经贸合作项目受相关国际组织(或合作方)工作进度影响,出访任务未能全部实施,推迟至2013年继续执行。

  背景

  因公出国相关规定

  副部级以上坐头等舱 司局级坐公务舱

  2001年,财政部公布了《关于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下称《规定》),这项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首先说行。根据《规定》,出国人员除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特殊情况经批准乘坐专机外,均应乘坐国际航班和国际列车。副部级以上人员,可乘坐飞机头等舱、轮船一等舱、火车高级软卧包厢;司局级人员可乘坐飞机公务舱、轮船二等舱、火车软卧;其他人员均乘坐飞机经济舱、轮船三等舱、火车硬卧。

  其次说说住。出国在外,党和国家领导人按实际开支住宿费实报实销;副部级以上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安排,据实报销;其他人员按规定标准报销。每日住宿费标准在美国出差是80美元,朝鲜70美元,去阿富汗只有40美元。

  最后说吃。到挪威、科威特等北欧和中东高消费国家出差,每天的伙食费高达40美元,到肯尼亚、赞比亚等部分非洲国家出差,每天伙食费只有20美元。文/本报记者 关庆丰

【编辑:金鹏飞】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