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青少年体育亟待破解难题

2013年08月22日 16: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秦皇岛8月22日电 (记者 张素)第三届中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22日在秦皇岛市闭幕。在这项中国目前规格最高的青少年大型综合类体育赛事上,如何让青少年加强体育运动成为与会各方面临的难题。

  “本届参赛者的水平明显提升,说明阳光体育的影响力上升,各方面更重视孩子的体育”,赛事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张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为使更多中小学生参与运动,他们在设项时淡化金牌色彩,并严格规定必须由非体校学生参赛。

  从校方来看,营造体育氛围可使师生受益。据东道主秦皇岛市新世纪实验中学体育教师刘彦介绍,他们自建校起便有体育传统,因而常年承办赛事,在丰富物资的同时带动了全校师生的“运动热”。

  “但我们还是心有余悸,不敢在课上开展太剧烈的体育项目以免学生出事”,刘彦无奈地说。究其原因是学生“身体底子不行”、“出了事家长不理解”,在无法对每位学生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测的前提下,“运动适可而止,达不到锻炼效果”。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监测结果亦表明,参赛学生体重仍呈现“过胖”和“过瘦”两个极端,体质普遍存在“偏科”状况,“柔韧性和上肢力量都太弱了”,负责人郭建军对中新社记者说。

  高一年级学生张煜焜即存在“偏科”现象,他解释说为应付体育考试,每天都要练习长跑,增强了腿部力量却忽略其他。“现在的体育课都是跑圈、做操,只能凭自觉做几个引体向上”,他说。

  郭建军坦言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主要因为“练得太少”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他鼓励孩子们形成“终身体育培养模式”。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大多数青少年暑假期间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反而比平时少。

  有父母告诉记者,他们虽已意识到体育之于健康的重要性,也想趁着暑期把孩子送去参与运动,但看到课外班的负面新闻而心生顾虑。“比如游泳班,基本不收8岁以下的孩子,教练又少,安全性也不让人放心”,任职于燕山大学的黄先生说。

  郭建军直言国家体育总局试图推行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困难重重。“体育俱乐部缺少合格的教练,无法激发孩子对体育的兴趣”,他认为用强迫的方式不能带给孩子持之以恒的运动习惯,这造成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的人数和比例不高。

  对此,张智表示,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必须从政策制度、软硬件设施、兴趣培养、成绩考核等多方面入手,由家长、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作用,“我们将继续评估阳光体育大会,引进适合孩子、能引起他们兴趣的项目”。(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