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女子中长跑整体水平偏低 未来恐"无人问津"

2013年09月11日 19: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沈阳9月11日电 题:“消失”的中国女子中长跑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15分49秒14,24岁的姜晓丽摘得女子5000米冠军。冲过终点那一刻,她瘫倒在了地上。这位来自山东的小将说,这个成绩太超乎想象,可能是其他选手太保守,让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姜晓丽这个成绩代表了目前中国该项目的最高水平,与今年的莫斯科世锦赛上埃塞俄比亚选手德法尔的14分50秒19相比,慢了近1分钟。当中新社记者告诉姜晓丽这个消息时,这位姑娘吐了吐舌头说,“差距太大了”。

  而在女子800米的决赛中,上海的赵靖以2分02秒36拿到金牌,与1993年由刘冬创造的全国纪录1分55秒54相差甚远。

  20年间,这条全运会的跑道如同一台时光机器,记录了中国女子中长跑的变迁与沉浮。

  马俊仁时代,中国女子中长跑一度冲入云端,他的弟子“驰骋”多个世界赛场,如1993年的斯图加特世锦赛,中国军团收获4金2银2铜;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军霞自己独得1金1银,而她在七运会上创造的10000米世界纪录,至今已沉睡整整20年。

  然而时过境迁,一个月前的世锦赛,中国选手居然没资格参加除马拉松之外的中长跑项目,美国《田径》杂志一位65岁的老记者乔·约翰森摇着头感慨道,“难以想象,20年前风光无限的中国队,今日却沦落到如此地步”。

  记者在本届全运会采访时注意到一个现象,每每提到王军霞等名将,各省队员和教练先是翘起大拇指,然后便会发出一声叹息,“她们那个时候的成绩,好似远在天边,可望不可及”。

  “我这一生都想献给田径跑道,想接近王军霞、曲云霞创造的‘神话’。”拿到800米铜牌的辽宁选手宋婷婷说,“但现实是,我想靠近她们,如同接近生命的极限。”她说,为了这枚金牌,不知跑坏了多少双鞋,一直以为能够有所突破,但因为自身的原因,以及训练水平有限,始终爬不上去。

  如今,当人们回顾马俊仁亦或王德显的执教方式时会发现,他们均以超大运动量著称,马家军选手一天一个马拉松,而王德显弟子们因长期的严酷训练导致双脚严重变形。

  “尽管他们曾经为中国田径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不过回头来看,这种缺乏科学性的训练模式,早已饱受诟病。”一位不愿具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各省的教练仍延续这种错误的训练路线,就是玩命练、天天跑,“棍棒之下出人才”的传统思想依然作祟。“例如,邢慧娜、白雪、周春秀等人,往往达到一个高度后,很难保持住状态,早早被伤病拖垮。”

  对于后辈面临的窘境,王军霞曾在受访时表示,“田径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冒出了一个人可能带动整个项目往前发展”,“现在我们需要科学化的练习,需要对运动进行彻底的训练和研究,比如说运动创伤、心理调节和计划安排等等,这样运动员出成绩的机会更大”。

  “但谁又愿意静下心来去捡起一个培养时间长、见效慢的项目呢?”北京市一所体校的张姓教练向记者透露,“目前的好苗子选拔非常难,尤其城市里的孩子,未来的选择和出路有好多种,家长几乎不愿意让(孩子)去吃这个苦,人才选不上,再加上黄种人的耐力和肌肉类型先天就与黑人存在差距,如何能出成绩?”

  “更为关键的是,现在地方体育局官员目的性很强,恨不得运动员今天入队,明天就要拿名次,中长跑项目显然不是官员们的首选。”张姓教练感叹说,“中长跑项目的培养从根上就歪了,甚至进入到恶性循环的状态”。

  就连中国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也承认,“中国女子中长跑的现状的确令人尴尬,好苗子不多,另外一些教练员在训练中还在沿用旧的理念,这都是整体水平偏低的原因”。

  事实上,在中国田径近些年的发展轨迹中,由盛而衰的项目不仅仅局限在女子中长跑。女子跳高,郑凤荣之后难觅后来者;男子110米栏,刘翔之后无人可创佳绩;至于男子三级跳、女子铅球等曾经的强项,如今的处境同样十分尴尬。

  有人总结说,中国田径不缺星光璀璨的世界级名将,也不缺风光一时的优势项目,缺少的恰恰是将一时优势转化为长久胜势的能力。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田管中心日前提出一个“15(2015年田径世锦赛)、16(2016年里约奥运会)突破计划”,将在影响力大的项目上找到突破口,例如男子百米、跨栏、跳跃和4×100米接力,至于中长跑项目,已到了“无人问津”的边缘地带。这支曾经的辉煌之师,想东山再起,已难上加难了。(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