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总局青少司司长:加强社会力量发展青少年体育

2013年09月13日 16:45 来源:中国体育报 参与互动(0)

  近日,第21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在山东省潍坊市顺利闭幕。借此机会,记者就三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青少年体育发展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郭建军。

  记者: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举办了21届,它在我国和亚洲青少年体育发展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郭建军:从1993年开始设立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应该说对三国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起到了很重要作用。从这11个项目来说,很多著名运动员小时候都打过这个运动会,比如王楠、马琳、林丹、王励勤等,中日韩的很多孩子第一次接触国际赛事,都是这个比赛,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个平台,让他们打开国际视野,走上了更高水平的平台。

  其实,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一开始的定位是交流大会,三国基本上派出的都是学校校队进行交流,但后来三方都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从项目设置来看,有各自的优势项目,又有实力相当的项目,锻炼价值很大,所以都逐渐地开始选拔本国同年龄段的优秀选手来参加。这些年来更是越来越受到重视,效果也越来越大。

  记者: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与亚洲青少年运动会有什么区别?

  郭建军:虽然从今年开始有了亚洲青少年运动会,它的项目更多,参赛国家与运动员人数也更多,但正因为这样,比赛中实力悬殊也会比较大。从亚洲的体坛格局来看,中日韩三国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放大到世界,像乒乓球、羽毛球等的竞争,中日韩三国竞争可以说就是世界同年龄段最高水平的竞争。所以就核心锻炼价值来说,中日韩青少年运动还是会更有优势一些。

  记者:交流与学习也是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一个目的,日韩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郭建军:韩国青少年基本功非常扎实,说明他们很注重青少年阶段基本技术的训练。就我们了解到的,韩国有个机制,高水平的教练员会定期到基层和青少年中间去支教指导。所以你会发现韩国青少年在赛场上的技战术和成人基本是一致的,是贯通的。相比这块,我们差距就比较大,下面练的五花八门,有的孩子选拔上来,甚至还需要重新纠正动作。

  日本也非常有特点,日本的学校体育、学生社团非常发达。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品牌体育项目,不论是参与的学生人数、锻炼氛围,还是普及率都非常高。对照中国学校,很多“每天锻炼1小时”都很难做到,这就是差距,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学习。

  记者:刚才您提到社团,现在也提出要发动社会力量来发展体育,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计划?

  郭建军: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要提供更多公共服务,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青少年体育工作来看,这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结合现在的工作实际,我们准备首先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入手,发挥社团组织的力量和作用。

  从新世纪初,国家体育总局拿出彩票公益金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命名和资助,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所了。在这十几年当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体育锻炼场所,提供科学训练指导,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把这个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协会或者联合会性质的体育社团,来统筹管理全国的青少年俱乐部。

  另外,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也正在和教育部研究管理办法的修订,总的思路就是要改变以前那种命名完了就不管了的形式,要实行统筹管理,定期评估和动态管理。

  记者:锻炼场所缺乏也是目前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有没有这方面的安排?

  郭建军:现在有一个初步想法,也是受福建省的启发,希望通过充分论证,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在全国发展建设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也希望社会各方能多多参与这样的公益活动。

  同时,在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方面也有一些新想法。目前我们已经资助了130多个营地,下一步打算将资助建设转为资助活动,根据营地的活动和参与人次来奖励性资助,发挥营地效果,吸引更多孩子参与。另外,也计划分成东西南北中来打造品牌营地,利用每个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让孩子在假期里体验运动和大自然的快乐和启迪。

  此外,也在研究是不是可以将体校作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点,在训练之余定期向周边的青少年开放,发展一些青少年会员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练也可能发现一些苗子。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