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苏省体育局:创新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

2013年10月29日 16:09 来源:中国体育报 参与互动(0)

  近年来,江苏省体育局、体育总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在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向乡镇(街道)覆盖延伸和规范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进江苏体育强省和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积极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施体育社团“三化”“五有”改革

  江苏致力于推动体育社团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建设,不断提升体育社团公共服务能力。

  (一)体育社团建设纳入体育发展规划。江苏先后将体育社团发展纳入建设体育强省、体育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公共体育服务指标体系。13个省辖市都明确把体育社团改革发展纳入《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相继出台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苏南等地的市、县还将体育社团建设纳入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并逐年推进。

  (二)不断加大体育社团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设立体育社团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购买服务、委托培训、交办赛事和活动等形式,扶持体育社团建设,省体育局连续5年,共安排专项体彩公益金1000万元用于体育社团发展;各地也分别安排体彩公益金专项用于体育社团发展,仅2013年,13个省直辖市经费总计达1000万元以上,其中苏州市200万元,常州、徐州市170万元以上,南京、无锡、南通、扬州、连云港等市100万元以上,部分县(市、区)也把体育社团发展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培育发展政策措施。实行备案准入制,全省50%以上的体育协会建有俱乐部;尝试购买服务机制,无锡市与数个协会签订购买服务协议;试行将中小型体育场馆设施交协会使用,盐城市将部分场馆设施交协会经营,取得较好效益;江苏省体育局将原办公楼交近30协会使用,盐城、常州、扬州、宿迁等不少市为50%以上的体育协会提供办公用房,推动了体育社团发展。

  (三)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实施改革。江苏先后制订体育社团改革发展方案和体育社团建设的意见,首批选择了11个省、市单项协会进行试点改革,推进体育社团“三化”、“五有”建设,取得经验后向全省推广。目前,江苏13个省辖市、106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体育总会,共有体育社团1526个,其中省级65个;市级362个,县级1110个;85%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老年人体协,全省体育社团个人会员146.40万人,团体会员达1.33万个。2013年,全省各级体育社会组织开展数以万计的体育健身活动,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达3445项次,为群众提供了较好的公共体育服务。

  二、加强基层体育总会建设,建立体育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制度

  按照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原则,江苏切实加强基层体育总会建设,出台了《市级和县级先进体育总会标准和办法》,连续三年对基层体育总会进行评估,市级体育总会建设普遍得到加强,县级体育总会工作逐步摆正位置。

  为推进体育社团建设标准和体系,提升体育社团公信力和影响力, 2011年,江苏省体育局、民政厅联合出台了《体育类社团评估办法》和评分标准(共四级指标、94条、1000分),制定了评估表彰奖励办法,对全省体育社团进行1至5A共5个等级的评估。体育社团评估工作是“三化”“五有”建设的深化,体现了创新社会管理、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江苏各地按照“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思路,连续三年开展等级评估工作,目前全省共有156个体育社团被评为A级以上体育社团,其中3A级以上139个。

  三、不断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覆盖延伸,逐步完善五级体育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为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百姓身边的健身组织,经过充分酝酿,2013年,江苏省体育局、省民政厅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省每个乡镇、街道都建有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2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以及其他受基层欢迎的体育社会组织;每个城乡社区都有两个以上体育社会组织,建成省、市、县、镇、村(社区)五级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体系。各地体育、民政部门相互协调,降低门槛、简化程序,采取登记或备案双轨形式加快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根据调研摸底,预计2013年底,全省60%以上乡镇(街道)将建有5个以上体育社团。

  今后,江苏将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和保障民生的要求,围绕体育发展主题主线,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以体育社团向基层覆盖延伸为重点,坚持一手抓各级体育社团发展,一手抓基层体育总会建设,大力推行向体育社团购买公共服务政策,逐步形成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社会组织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共同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良好局面。

  扬州

  体育社团积极服务民生

  刘 敏

  扬州市及其所属6个县(市、区)先后成立134个体育社团,50%以上乡镇、街道建立141个群众喜爱的体育社团组织,年底有望达到300个,注册会员人数超10万人,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体育社团组织网络。

  各级体育社团组织主动服务民生,每年开展200多项次群众健身活动,20多万人次参与。每逢节假日各协会都组织一批主题鲜明、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扬州市民日”千人围棋赛、环高邮湖自行车赛、千人龙舟赛,万人健身组织演示活动、广场舞和武术、乒乓球进社区等一批赛事活动,积极传播健身知识,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已形成地方品牌,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全市有10个协会被评为3A、4A优秀社会组织。

  徐州

  积极开创体育总会工作新局面

  刘 敏

  徐州市体育总会不断加强体育社团建设,积极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呈现较好局面。

  切实加强组织网络建设。目前,全市注册登记体育社团214个,体育俱乐部97个,会员人数达30余万人。2013年,全市113个乡镇、41个街道分别成立体育总会、老年人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两个单项体育协会,全力服务基层百姓健身。

  不断推进体育社团建设。一是优化组成人员结构。不断吸纳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目前,23个市属体育社团的负责人由非体育系统以外人士担任,占总数的61%。二是推进体育社团“实体化建设”。有13个市属体育社团创办了经营实体,占总数的42%。三是积极创建A级体育社团。共有3A级体育社团12个,4A级1个。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各级体育社团每年组织赛事、展示、交流活动300余项次。特别是推动武术进校园活动,从今年起,徐州市区50%小学开展国家通用武术操和武术套路教学推广,打造徐州“汉风武魂”品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常州

  大力建设百姓身边的体育社团

  刘 敏

  2013年,常州市把体育社团向乡镇(街道)覆盖延伸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内容,狠抓落实,注册或备案的乡镇(街道)体育社团近500家,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体育社会组织体系。

  出台培育政策。率先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提出体育社团按“3+2”模式向乡镇(街道)延伸覆盖,推进成立体育总会、老年人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两个以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单项体育协会。

  创新登记办法。对具备法人登记条件的乡镇(街道)体育社团,向县级民政部门申请注册登记;暂不具备成立条件的,有一定注册资金的,可简化登记;对不具备条件的,报县级体育和民政部门备案。

  安排扶持经费。设立50万元专项资金,对体育社团培育发展较好的乡镇(街道),给予5000至10000元的补助;对武进、金坛、溧阳按照1比1的比例配套奖励。武进区在全市率先试点,16个乡镇(街道)100%建立5个以上体育社团。

  目前,常州42个乡镇(街道)实现基层体育社团发展目标,新增协会313家;其余17个乡镇(街道)年底完成任务。全市近80%的健身活动由体育社团承办,为群众提供了较好的公共体育产品。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