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潘晓婷"秒杀"维特尔 称赞自己是"比赛型选手"

2014年04月18日 14:35 来源:楚天金报 参与互动(0)

  从上海市区驱车近一个小时,抵达位于嘉定的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本周末,F1上海站将在这里打响。进入第11个年头,这项赛事到底是赔本赚吆喝,还是真的走出低谷迎来春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热身

  潘晓婷“秒杀”维特尔

  维特尔,F1四冠王。潘晓婷,九球天后。16日晚,两人在赛道上比试了一场,结果,潘晓婷以2秒的优势胜出。

  这是一项名为“挑战维特尔”的活动,共有5名选手上阵。仅练习赛车5天的潘晓婷第一个出场,最终跑出了1分09秒45的个人训练以来的最佳成绩。而维特尔在一个弯角表演了360度漂移,损失了一定的时间,以2秒之差冲线。“秒杀的感觉真好!”下车之后,潘晓婷称赞自己是“比赛型选手”,“上场之前,我还非常纠结,担心出现低级失误,又怕比赛中突然头脑空白。但进入比赛后,我就什么都不想了。当然也有分心的情况,尤其是两车相对的时候,我能看到维特尔,多少有点分心,今后要多加注意。”

  车手兼艺人的林志颖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临出发前,儿子Kimi搂着他耳语了几句。挑战失败后,林志颖抱着儿子半开玩笑说:“Kimi说安全第一,所以我不敢开太快。”

  现状:高大上导致曲高和寡

  昨日,记者在赛车场北看台门口看到,大约30位车迷在等待即将开始的签名见面会。一旁的保安告诉记者,2004年,F1刚来上海时,这种见面会至少要动用数百名警察维持秩序,而现在,用不着了。

  记者从组委会拿到一项数据:2004年和2005年,F1中国站的观众人数达到26万和27万,此后每况愈下,最少的时候只有12万人。

  影响观众群的还有一个因素:票价。记者昨日采访了一位姓刘的车迷,他是在北京工作的一个白领,只要能请假,他每年都会来上海看比赛。“住宿加机票大概在3000元,门票大概是2000元,总共5000元。”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5000元,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算账:单纯盈亏不好算

  被记者问到“上赛道11年,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时,赛事运营方久事公司赛事总监杨亦斌并不愿正面回答,他只是表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上赛道于2004年启用,修建成本是26亿元人民币,F1举办费7年共计11.62亿元,每年电视转播权购买又是1.5亿元。也就是说,前7年F1上海站的总成本逼近50亿元,平均每年成本超过6亿。而上赛道的年收入只来自基本的门票收入以及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等收入,总计7年不到4亿元——大亏。而最近两年,每年也差不多亏两亿。

  杨亦斌预测,今年的观众人数应该超过去年的18万人,而除票房之外,“举办F1拉动了上海的旅游、酒店等相关产业,这些是没法通过具体的经济价值估算的。更重要的是,F1宣传了上海,宣传了中国,这些都是无形的。”他说。

  未来:培养稳定的观众群

  今年的票价有所下降,位置最好的主席台铂金区票价是3280元,比2007年时低了700元。练习赛的单日票也降到了80元,可以说非常平民化了。

  对于降价吸引观众的说法,杨亦斌并不完全认同:“一方面,我们要让票价回归合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比赛办得更精彩,让观众觉得物有所值,逐渐让他们产生对这项赛事的依赖,培养稳定的观众群。”

  杨亦斌介绍说,除了票房,赛事承办方在F1大奖赛中还是很“有所可为”的。“比如我们拥有F1整个赛季所有比赛在中国的电视版权,就能从转播中获利。比赛过程中对公众服务的环节,我们也可以结合起来形成一些自己的产品,让品牌来参与。这样整合起来就能创造价值。”他说。(本报记者包波发自上海)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