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运"人才交流"成焦点 利益驱使被"明码标价"

2014年05月21日 14:17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朱婷,中国女排近两年最值得关注的新星,来自河南;吕小军,奥运会举重冠军,归属于天津。本来毫无关系的两位运动员,却因为全运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天津市体育局日前期望用吕小军与河南体育局交换朱婷,河南方面昨日则表示已经为朱婷在河南队注册。如此看来,这桩全运会历史上最引人关注的“人才交流”计划似乎将胎死腹中,但全运会“人才交流”却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作为检验各省区市四年竞技体育成绩的大舞台,全运会“人才交流”政策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其效果到底是好是坏?不可否认的是,在金牌和利益面前,如今的“人才交流”与政策制定初衷有些不一致。

  起因 天津想用奥运冠军换女排新星

  下届全运会2017年将在天津市举行,作为东道主,天津自然希望能在家门口举行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几天前,天津市体育局期望用伦敦奥运会举重金牌获得者吕小军交换河南女排的新星朱婷,以增加天津女排在全运会上夺冠的砝码。按全运会规则,一枚集体项目的金牌可以算为三枚金牌计入成绩榜,河南女排夺冠希望不大,如果用朱婷换来吕小军,也许能在举重项目上收获一枚金牌,从表面看这一“人才交流”还是划算的。然而,河南省排球协会秘书长程慎修昨天却回应说:“朱婷不可能转到别的省份,至少暂时不可能。2016年奥运会、2017年全运会,她还要为咱们省争光,哪能说转走就转走?”

  为何河南会拒绝这个“人才交流”方案呢?朱婷作为中国女排主力参加2016年奥运会应该不成问题,中国女排也具备冲击奖牌的实力。按照全运会奖牌计算规则,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的成绩将被带入2017年全运会。这就意味着,一旦朱婷被交流到天津,河南方面很有可能在奥运会上损失奖牌。吕小军虽然是伦敦奥运会冠军,但单人项目在奥运会上充满变数。几经权衡,河南方面最终放弃了这次“人才交流”计划。

  回顾 允许交流的初衷是避免人才浪费

  早在1987年的六运会上,资金雄厚的东道主广东首次开始对外“招兵买马”,但规模并不大。到了七运会,交流运动员人数达到179名。长期以来,由于各省区市有各自的优势项目,在优势项目上可能会出现人才过剩现象。为避免人才上的浪费,当时的国家体委允许各省区市进行运动员交流。到了1996年,国家体委正式出台了《全国运动员交流暂行规定》,把参赛户籍制改为注册制,为全运会大规模“人才交流”打开了一扇门。据统计,八运会上协议交流的运动员达到800人,到了九运会猛增到2000人。近两届全运会国家体育总局对运动员交流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十运会上总局要求除西部省区市、解放军运动员以及冬季项目外,各代表团交流运动员不再实行协议计分。此外,交流选手必须在全运会开始前两年就注册。十运会交流选手为1435人。十运会上发生了孙福明“让赛事件”后,体育总局又补充规定,如果解放军运动员与原输送单位运动员在冠亚军决赛中相遇,则前者将不实行两次计分。

  去年辽宁全运会,体育总局对运动员交流政策又作了大幅调整,各参赛单位必须提前三年确定以“人才交流”方式参加全运会的队员,西部地区运动员可以协议计分的规定被取消;除解放军代表团外,取消交流选手的“双计分政策”。在十一运会上,交流运动员只有845人。

  争议 利益驱使让交流被“明码标价”

  国家体育总局从允许全运会上“人才交流”到如今越来越限制“人才交流”,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不难理解,因为在金牌利益的驱使下,原来希望人才不浪费的初衷已经被曲解,各省区市为了在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都开始四处招兵买马,甚至很多选手被“明码标价”。之前有报道称,全运会“人才交流”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行情”基本稳定在金牌30万元、银牌8万元、铜牌4万元、—个全运积分1800元这—标准上。很多明星选手的标价更高,比如巴特尔2009年全运会加盟了东道主山东队,他不但拿到了200万元“雇佣金”,还获得了济南繁华地段的一套房产。

  由于体育总局规定全运会“人才交流”必须提前三年注册,所以各省区市都在努力为下届全运会布局,只是很多运动员由于名气不大,并没有引起关注。本报记者 陈浩

  相关链接>>>

  全运会上不乏明星“交流选手”

  在全运会历史上,通过“人才交流”而改换门庭的运动员数不胜数,比如大家熟悉的奥运会拳击冠军邹市明,这位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当年就是依靠“东西部交流”协议而代表上海队参赛的。辽宁全运会上,蒋文文、蒋婷婷因裁判问题痛失金牌,当时获得金牌的东道主选手黄雪辰、吴怡文正是交流选手。

  此外,在更早的八运会上,上海泳军异常抢眼,欧阳鲲鹏这位来自江西的小伙子,同样是通过“人才交流”而代表上海参赛的。当然,全运会“人才交流”还有比较成功的案例,比如沙滩排球世界冠军薛晨/张希,两人分别来自江苏和福建,后来经过协商,薛晨以交流选手身份加入江苏队。本报记者 陈浩

  记者点睛>>>

  “人才交流”目前已是骑虎难下

  全运会不是职业联赛,允许“人才交流”的初衷是为了避免人才浪费,让更多优秀运动员能享受到更好的训练环境,能到全运会的舞台上接受检验。然而,当一个好的初衷被金牌利益绑架后,“人才交流”逐渐有些变了味。体育总局也早已意识到这其中的不合理,开始从规则上进行限制,但已经很难完全杜绝“人才交流”中的乱象出现。目前体育总局需要做的也许就是把规则更细化,真正让全运会“人才交流”回归初衷,为中国体育的发展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纵观近几届全运会,总有一些因“人才交流”而引发的争议,也让全运会受到不少质疑。其实,“人才交流”本身并没有错。以冰雪项目为例,东北三省的冰雪项目拥有绝对优势,而参加全运会的人数有限,很多拥有不错实力的运动员没有办法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也无法参赛。与其他省区市进行交流合作后,不但能获得投入上的支持,也能确保这些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得到锻炼,尤其是很多年轻运动员得到了提前到全国大赛上接受锻炼的机会。这对中国冰雪项目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如果全运会上所有的“人才交流”都能抱着如此心态进行,也许就不会有争议出现了。以朱婷和吕小军这次意向中的交换为例,两人在各自省市都是重点选手,都拥有非常好的训练环境,如果只是因为成绩上的需求而进行交换,显然违背了全运会“人才交流”是为了避免人才浪费的初衷,也有违全运会检验各省区市体育实力的初衷。

  “人才交流”正面积极的作用似乎正在减少,但只要体育总局在制度制定上与时俱进,让各种因利益而进行的交换没有漏洞可钻,“人才交流”也并非一无是处。

  本报记者 陈浩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