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足球裁判问题多 "黑哨"声减弱"嫩哨"横行

2014年09月03日 16:09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参与互动(0)

  随着9月2日昔日“金哨”陆俊的出狱,中国足球裁判的话题再度成为焦点。在陆俊服刑的四年半时间里 ,“黑哨”之声一度减弱,但“嫩哨”“昏哨”“问题哨”还是不绝于耳。中国足球裁判的生存环境并未随着陆俊等人的“落网”而改善 ,而陆俊之后,中国足球裁判不仅无缘世界杯 ,甚至连亚洲杯决赛圈都已绝迹 。可以说,陆俊“消失 ”的四年半,中国足球裁判的日子并不好过。

  收入涨了 吹一场中超曾收入过万

  陆俊、黄俊杰、万大雪等一批裁判的入狱,使得曾经响彻中国足坛的“黑哨”之声,有了落地之处。在很多人谴责裁判收黑钱的同时,也有人为裁判鸣不平,认为吹罚比赛的报酬太低是导致裁判腐败的重要原因。毕竟,在中国足球裁判都是业余的,要执法一场比赛,意味着他们要向原单位请假或者牺牲掉休息的时间。与曾经微薄的执法补贴相比,执法一场国内联赛的代价有些大。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了类似“高薪养廉”的想法。

  2011年,万达集团再度介入中国足球,使中国裁判界真正实现了“高薪”。在万达对中超裁判1000万元的资助中规定,执法一场中超比赛,主裁判可以获得1万元,助理裁判和第四官员可以获得5000元,如果再加上年终的金银铜哨奖金,一个执法中超的“主流裁判每年也可以获得至少一二十万元的收入。而在2000年前后,主裁判一场的劳务费仅有1000元,助理裁判只有500元。十年间,中国裁判执法顶级联赛的劳务费涨至10倍。

  2014年,随着万达集团对中超赞助到期,中超裁判的劳务费也缩至原来的一半。而同一年,执法一场中甲联赛,主裁判能获得2000元,助理裁判和第四官员可以获得1000元。中超与中甲的差距,仍然很大。

  信任危机 错漏判遍地裁判屡遭骂

  中国足球裁判整体水平降低 ,一方面与陆俊等人“落马”后,大量裁判转行或者退居二线,中国足协不得已大量起用年轻裁判有关,另一方面,在很多关键比赛中起用外籍裁判也导致年轻的中国裁判缺少锻炼机会,水平难以提高,造成恶性循环。

  从裁判的成长过程来看,三级、二级、一级裁判可以通过考试来晋级,但到了国家级和国际级则主要依靠实际执法场次的累积和裁委会的推荐,这就导致很多“官哨”的产生。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年万大雪就是因为吹“爱国哨”起家的,而对于很多裁判来说不按领导的意图“吹”,就没有晋级的机会。

  在“黑哨”落马后,大批“嫩哨”充斥中超以及中甲赛场,也导致错漏判增多。像刚刚结束的中超联赛第23轮,哈尔滨毅腾与北京国安、河南建业与山东鲁能的比赛都出现明显的错判,导致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类似球员集体攻击裁判的场面,如今在国内赛场经常能看到。比赛中一个稍有争议的判罚,球员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找裁判理论。这种情况,一来是因为裁判执法水平不够,错漏判增多;二来也是因为执法环境不好,导致中国裁判难有公信力,“绿茵法官”的威严不再。再加上在中甲、中乙这些关注度较低的联赛中,“主场哨”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裁判不受尊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水平降了 亚洲杯都没有中国裁判

  裁判收入上去了,裁判的水平却下来了。

  陆俊毫无疑问是中国足坛迄今为止成就最高的裁判。19岁便开始足球裁判生涯,1991年成为国际级裁判员,在中国顶级足球赛事中担任主裁场次超过200场,并当选为甲A 联赛10年最佳裁判,两度当选亚足联颁发的年度最佳裁判,是中国足坛首位在世界杯和奥运会决赛阶段执罚的裁判。所以,即便在陆俊锒铛入狱之时,外界对其人品评价褒贬不一,但说到业务能力,没有人提出异议。

  直到现在,很多足球界的老裁判谈论起来,仍然认为陆俊和孙葆洁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业务水平最高的裁判。孙葆洁垄断了从2003年到2010年的金哨奖,2011年和2012年的该奖项由谭海获得,而2013年的李俊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具争议的金哨奖得主。在获得金哨奖之时,李俊只有两年的中超执法经验,而且还只是一名国家级裁判,中国足协甚至一度因此遭遇亚足联的质询。

  而且,在陆俊之后,再也没有中国裁判执法过男足世界杯的比赛,甚至2011年亚洲杯决赛圈也没有一名中国裁判的身影。

  争议依旧 从抽签到委派难以服众

  除了裁判自身的水平问题,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对裁判员的委派和管理也一直存在争议。

  从2010赛季开始,为了体现公平,中国足协改变了以往对裁判实行委派制的方式,改为“抽签选派”:33名主裁判和35名助理裁判由谁执法哪一场比赛,完全靠抓阄。僧多粥少,全凭运气,以至于当年赛季的前3轮比赛,“金哨”孙葆洁都无缘执法。抽签的偶然性,导致部分年轻裁判仓促上马,在一些重要比赛的执法中频频出错。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 ,中国足球裁判界处于人人自危的状态,没有人敢公开对裁判选派方式提出异议,毕竟“抽签”看上去是没有猫腻的,被骂“嫩哨”总比被说是“黑哨”要好些。

  因为“抽签选派”不断出现问题,后来中国足协逐渐将这一方式改为“抽签+指派”。但是,这样一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抽中的裁判被临时换掉难免心存不满。直到2014赛季,裁判选派规则才重新实行委派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委派制的权威也受到挑战。中超阿尔滨与富力的比赛,原本中国足协委派的主裁判是范琦,但因为双方都反对由范琦执法,最终主裁判换成了赵治治。中国足协裁判委员的工作严肃性也因此遭到严重质疑。

  可以说,在陆俊“缺席”的四年半时间里 ,中国足球裁判的自身建设和生存环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