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家口:向着冬奥梦想稳步迈进

2014年09月11日 2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张家口9月11日电 (记者 尹力)京张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让张家口这座城市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北京冬奥申委在此间组织多家中外媒体前往张家口走访申奥筹备情况。这座城市正凭借优良的自然条件、国际化的雪场设施、较强的交通运输能力及民众的高涨热情向着冬奥梦想稳步迈进。

  自然条件成申办基础

  张家口境内河流纵横、山峦叠翠。截至去年,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6%,位居河北省第三;中国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7月份74个监测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数据显示,张家口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8,在长江以北37个监测城市中排名第一。

  在崇礼县从事雪场工作长达11年,目前是北京冬奥申委张家口运行中心高级顾问的魏庆华介绍说,崇礼县的雪期长、降雪量较大,同时境内山脉海拔跨度较高利于造雪,山地坡面完整适宜开发雪场,是“中国发展滑雪旅游产业最理想的天然区域之一”。

  气象专家刘剑军则认为,崇礼县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在坡向、坡度、垂直落差、空间体量以及温度、气候等方面,都很适合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同时他还提到,崇礼县在一二月的平均气温约为-12℃,白天的平均气温约为-7℃,户外温度适宜进行滑雪运动且不用担心积雪融化。

  优质雪场设施符合申办要求

  目前,崇礼已是中国华北雪场分布最为密集、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在此建成营业的有万龙、密苑云顶、多乐美地、长城岭四大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滑雪场。其中以建成时间最长的万龙滑雪场和目前设施最为完备的密苑云顶滑雪场最具代表性。如果京张申奥成功,它们极有可能会成为雪上项目的比赛场地。

  崇礼四家雪场现已建成初、中、高级雪道82条共69公里,多条高级雪道已经获得了国际雪联的赛道认证,曾多次举办国际雪联积分赛事。其中,有8条雪道已经通过国际雪联认证。各类索道和魔毯有24条共23公里,雪场总运力达每小时4万人次。

  此外,太舞、中国富龙滑雪度假小镇、翠云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扩建和新建滑雪旅游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各大雪场相互毗邻,以太子城为中心,在10公里半径范围内形成集群,到太子城的距离均在10分钟车程之内。

  众多的酒店宾馆,也为当地的滑雪旅游提供了有力保障。到2020年,崇礼的星级酒店将达到20多家,日接待能力可达到2万多人次,年可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具备在冬奥会期间提供服务的能力。

  便利交通为申办“保驾护航”

  张家口崇礼县距离北京220公里,有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和110国道连接,目前车程为2.5小时左右。已经国家批准立项的京张高铁项目预计将在今年开工,于2017年通车,届时从北京赛区1小时之内可以到达张家口赛区。

  北京冬奥申委张家口运行中心高级顾问魏庆华在此间举办的发布会上透露,一条北京到张家口的新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之中,一旦完工通车,北京到崇礼之间的高速公路距离将缩短几十公里,车程将缩短近一个小时。

  崇礼县县长白银海透露,新高速公路目前还在筹备之中,其设计之初是为缓解目前京藏高速的拥堵,计划中的线路将从昌平北,经延庆、赤城,到达崇礼县,再到张北县。

  在京张高铁和正在筹划中的高速公路开通之后,北京和张家口赛区之间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越来越便利的交通条件也将为京张联合申奥成功“加分”。

  民众热情成申办最大助力

  京张入围候选城市后,张家口民众支持申奥的热情空前高涨。调查显示,张家口民众对京张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支持率达到99.5%,这也为申办冬奥提供了一份最大助力。

  “举杯邀明月,嫦娥助申奥”、“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申奥成功”……在张家口万嘉社区图书室墙上,挂着多幅关于申奥主题的书法作品,这些朴实的话语都出自一位80岁的老人宗德元笔下。只见一会儿功夫,老人又写了好几张。他告诉记者,自从京张联合申奥以来,自己写的作品大多是关于冬奥会的,“大家都希望申办成功,所以我写的东西很受欢迎,邻居们都想拿回家挂着”。

  在张家口市第二中学的展列厅里,以 “申冬奥·爱家乡”为主题的师生剪纸作品展正在此展出。来自张家口高新区第一小学的郝晨浥站在自己的剪纸作品前,显得格外自豪。年仅10岁的他在和妈妈一起构思,加上八天的辛苦手工后,在剪纸中展现了滑雪运动员的优美身姿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郝晨浥告诉记者,他很期待京张联合申奥成功,“因为我喜欢滑雪,如果申奥成功,就能在现场看滑雪比赛了”。(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