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西班牙德比内幕:昔日皇马"叛将"成巴萨主帅

2014年10月25日 17:00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揭秘西班牙德比内幕:昔日皇马“叛将”成巴萨主帅

  北京时间明天凌晨0点,全世界最受瞩目的“国家德比”就将在伯纳乌球场正式打响。除了两队成色十足的大牌球星之外,昔日叛将更能将球场敌对的气氛点爆。从西班牙德比诞生开始至今112年的历史中,两队一共有33名球员先后“叛变”,穿上了“世仇”的球衫,数据统计,从巴萨转投皇马达21人,而从皇马投奔巴萨的有12人。这其中,就有巴萨现任主帅路易斯·恩里克。 1996年,阿斯图里亚斯人身上的战袍从纯白变成了红蓝。

  18年前离开皇马成“悬案”

  百年历史积淀再加上错综复杂的情感,让“国家德比”之争一触即发。皇马主帅安切洛蒂很早就知道,到访诺坎普不会得到热烈欢迎;而巴萨主帅恩里克更加懂得,红蓝军团来到伯纳乌遭受的对待好不到哪里去。而自己在明天凌晨的客场处境恐怕比前任难堪和刻薄得多。因为44岁的恩里克不仅是皇马对手的主帅,而且曾经还是皇马的叛将,在1996年夏天自由转会巴萨之前,他为皇马效力过5个赛季。而且,在加盟巴萨之后,恩里克逐渐成为诺坎普备受爱戴和尊敬的球员和队长,并随后成为巴萨B队的主教练,今年5月又升为巴萨一线队的主帅。

  一般来说,由于“国家德比”的世仇缘故,球员一般不会从皇马投奔巴萨阵营,反之亦然,更不要说背弃一方之后在另一方成为了英雄。在“国家德比”112年的历史中,只有33人先后“叛变”并穿上了“世仇”的球衫。因为选择这条路太不容易,其中只有22人顺利地投奔死敌。如果一名球员实力被高度认可,那么他所在的俱乐部不会将其卖到另一方,除非被迫才这么做,就像菲戈从巴萨转投皇马并非自己说的算,而是他的经纪人和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让葡萄牙人无路可走;而如果一名球员实力不济难以再混下去,那么另一方也不会选择将其纳入阵中。

  1996年,传皇马时任主帅洛伦佐·桑斯决定不再与他续约,恩里克于是投奔了皇马死敌巴萨。但究竟是恩里克背叛了皇马这个家,还是皇马遗弃了这个“过继”的儿子,始终是皇马史上的悬案。此举当时让整个西班牙足坛为之震颤,在双方球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恩里克是痛恨皇马的,不会忘记昔日被抛弃的羞辱。不过18年过后,多少释然的恩里克向《442》杂志表示,“我与皇马签了5年合同,我效力了5年。我尊重自己的合同,我没有违反它。做出离开决定并不艰难,很简单。 ”

  如战神汉尼拔一样作战

  1996/97赛季的巴萨是属于罗纳尔多的,但是路易斯·恩里克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正是前场不知疲倦地奔跑和扯动,技术日趋全面的他帮助“外星人”拉出对手后防空当,他的表现是罗纳尔多进球如麻的一个侧面印证。恩里克在巴萨首个赛季攻入了17球,其中1球打进的正是老东家皇马的大门,那场比赛,巴萨在伯纳乌以3:2战胜对手。进球后的他并没有按人们预料中的那样选择不庆祝,恩里克反而疯狂地庆祝自己的进球。西班牙《国家报》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当皮球进入网底的刹那,恩里克像一个疯子掀起球衣跑到场边,挥舞拳头与伯纳乌球迷对骂。随后,他便被皇马球迷的辱骂声所淹没,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事实上,他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 ”

  此后,在古迦太基人建造的巴塞罗那,恩里克就像战神汉尼拔一样,不惜用一己之力去面对实力高出的银河战舰。于是,我们便看到如下的场景:2001/02赛季“国家德比”次回合,当双方战到2:2时,齐达内恼羞成怒一肘击倒普约尔,后者满脸是血地倒下,他二话不说上去掐住法国球星的脖子理论;2002/03赛季“国家德比”,赛前一句“我不认识皇马队徽! ”引起很大争议,而进球后的他依然冲到场边与球迷骂作一团;2003/04赛季,在菲戈对普约尔恶意犯规吃到第二张黄牌后,他依然上前打抱不平。在球员时代,恩里克在联赛中曾14次代表巴萨对阵皇马,战绩为6胜4平4负,他个人打进了5个球。“我看到自己出现在贴纸和电视上,感觉自己穿着白色球衫怪怪的。我觉得,红蓝球衫更加适合我。 ”恩里克在今年早些时候说道。

【编辑:张曦】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