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CBA新规"挑战鹰眼"最受欢迎 回表14秒最易推广

2014年11月04日 09:58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上周末,新赛季的CBA联赛已经拉开了战幕,很多球迷在观看比赛转播的时候会有疑问,本赛季的CBA和以往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确实,作为一个已经20岁了的职业联赛,CBA却在今夏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则,大到限制外援上场时间,小到放开球衣号码选择,本意是希望这些变化能给联赛带来新活力,可是执行起来又难免出现有争议的情况。

  不过正如四川队主帅邱大宗所说:“篮球比赛也是需要改变的,让观众有新鲜感。而无论球队适应得怎样,至少新规对于每个队来说都是公平的。”

  延伸阅读

  〉〉〉

  就在10月中旬,CBA联赛委员会终于颁布了允许通过录像回放来改变裁判判罚的规定,尽管每场比赛各队主教练只有一次机会使用传说中的“挑战鹰眼”,但在篮球领域,CBA还是全球第一个试水者。“新赛季CBA规则的大部分改变都是遵循国际篮联的新规则,只有主教练申请录像回放这一个特殊规定是CBA独创的规则。”篮协竞赛办公室主任张雄说,“主教练申请录像回放在世界范围内我们还是头一个,我们也在试图通过这样一个特殊规定,能给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联赛带来新的面貌。”

  这一规则很快就引起了各队主帅们的兴趣,“我觉得这是个很有趣的规则,”东莞队主教练戈尔说,“这样一来,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可以有更保险的办法来做判罚了,这当然是好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录像回放”并非是在每个关键时刻都可以运用,除了一场只有一次机会外,新规还指定了只有三种情况可以申请回放,即判断谁最后使球出界、判断出手投球是3分还是2分以及计时信号响时球是否已离开投篮队员的手。

  也就是说,像上赛季辽宁与新疆比赛时出现的那次韩德君被对手“抱摔”,裁判却视而不见的情况,哪怕主教练申请了回放,也不会被允许。而且挑战录像失败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它需要占用一次暂停名额,如果该队已没有暂停,挑战失败则会吃到一个技术犯规,反而给了对手罚球的机会。

  最受欢迎:“挑战鹰眼”

  有录像终于有真相

  最易推广:回表14秒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由于“鹰眼”对场地硬件有所要求,所以季前赛期间尚没有实行,倒是另一项新规“回表14秒”在季前赛上得到了大力推广,而且这种为比赛提速的做法一下就打动了观众。

  “我感觉我们适应得还可以,反正大家都一样,都在摸索,很公平。”四川队主帅邱大宗说,“而且二次进攻时间短了,就要求球员必须尽快解决战斗,这样节奏一上去,比赛当然更好看了,应该说是个好的改变。”

  在这种鼓励进攻的模式下,半个月前在遂宁举行的季前赛上,六场比赛里有四场都打出了“大分”,广东和山东一役更是典型的对攻,看得观众们直呼过瘾。尽管个别主帅表示仍要适应,但大部分球队其实已经备好了几套快速进攻的方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扩大无撞人区和不再看得失分率定排名的新规与回表14秒一样,都是传达了鼓励进攻的信号。“其实主要是国际篮联新的篮球规则是从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他们主要的改变也是为了加快进攻的节奏,鼓励对抗,鼓励进攻,我们是根据国际篮联的新规来改动的。”张雄表示,“而且我相信这些变化会给联赛带来新的看点。”

  ●末节单外援

  各队使用外援依然实行4节6人次,不过末节比赛只能保留一名外援在场上,但亚洲外援不受此名额限制。

  ●回表14秒

  原24秒计时钟更名为投篮计时钟,如果进攻队在投篮触及篮圈后抢到前场篮板球,投篮计时钟复位到14秒,也就是说二次进攻比之前要少了10秒。

  ●允许申请录像回放

  每场比赛每队主教练有一次使用“录像回放”的机会,裁判得到申请后将现场根据录像做出维持原判或改判的决定。

  ●技犯1罚1掷

  技术犯规的处罚规则由之前的两罚一掷修改为一罚一掷,同时一名队员两次技术犯规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对于违体犯规的处罚依然如旧。

  ●扩大无撞人区

  新规规定,无撞人半圆区的圆弧线是无撞人半圆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防守队员的后脚跟触及无撞人半圆区的圆弧线时,即使处于合法防守位置,与持球进攻队员发生接触时,也不会判罚进攻队员撞人犯规。

  ●暂停次数限制

  每队暂停的数量不变,但是在比赛最后2分钟内,每队最多允许使用2个暂停。

  ●排名不再先看得失分

  不再使用得失分率来决定积分相同队伍之间的排名,而使用净胜分和总得分来决定。 刘江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