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乒球世青团体赛决战上海 “中国式集训”成模板

2014年12月03日 09:13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智美杯”2014年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今天将在闵行体育馆进行决赛。南京青奥会上男女单打所产生的6枚奖牌获得者中,有5人来到了上海,这也令本届世青赛的竞争更激烈。

  集中训练尝到甜头

  杜凯琴是中国香港队的主力,17岁的她在今年8月的南京青奥会上获得女单银牌,目前世界乒联18岁以下女子运动员中排名第一。在帖雅娜、姜华臖相继淡出主力阵容后,中国香港队不再像以往那样大多依靠“归化球员”,而是着力培养本土的年轻选手。

  6岁时,杜凯琴在与哥哥玩耍中,偶然接触到乒乓球,并爱上这项运动。与内地选手从小就接受高强度训练有别的是,香港乒乓球选手只有到了15岁才能真正踏上职业化道路。15岁之前,杜凯琴每天往返校园与“体院”球场,训练两个多小时,“放学后就要跑到训练场练球,时间非常紧。”

  据中国香港队教练张瑞介绍,“体院”即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拨款建设类似体育训练局的机构,其中包括吃住以及医疗等各种设施,出类拔萃的乒乓少年选手在15岁后就被选入这里,接受像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集中训练。“15岁以下还是业余的,也来这里训练,但都是每天下午放学后从5时练到7时半。一旦入选后的集中训练每天在6小时左右,每星期有8个小时的各学科补习。到22岁或23岁,他们也可以选择上大学。”

  无独有偶。邻国日本的乒乓球青训模式也是拷贝中国乒乓球的培训体制。不但建立了专业的乒乓球训练基地,而且在梯队方面分得更加细致,包括国家一队、18岁以下队以及年龄更小的少年队。记者通过日本同行了解到,基地集中了日本国内的优秀选手,青少年选手在接受训练的同时,还要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一般每天训练时间在三四个小时。

  南京青奥会上,日本队和中国香港队都尝到了集中训练的甜头,分获混和团体赛银牌和铜牌。中国小将樊振东夺得男单金牌的过程中,决赛对手日本的村松佑都和四分之一对手中国香港的孔嘉德,都给他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游学之路不拘一格

  当然,能够像中国香港、日本这样进行集训制的协会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选手依然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由于受到训练条件、专业教练等多方面的限制,到中国游学也成为一种选择。

  张安是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第二代,自小受父母影响喜欢打乒乓球。她在南京青奥会上获得女单铜牌,这不仅是北美国家的首枚青奥会奖牌,也是美国近30年的首枚乒乓球世界大赛奖牌。张安现在已经考入了加州伯克利大学,边读书边打球。张安的教练叶瑞玲介绍,“像中国、日本两三天的训练计划,我们至少要练一周。每天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训练。”为了备战,她们也会到中国取经。今年6月,张安曾参加了中国乒乓球学院的训练营。中国乒乓球学院除了组织今年的青奥训练营,每年还有夏令营,让外国青少年亲身感受中国的乒乓球氛围。

  还有一些外国选手,则通过联系国内的乒乓球训练基地参加短期集训。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在15岁时都曾到北京训练。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曾表示,只有在这个年龄段就过来训练,才能更好地接受比较先进的乒乓球理念,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目前,中国乒协在开展教练培训等援外计划的同时,也将向更多的青少年选手开放。

  拷贝“中国式集训”只是对手们努力赶超中国队的一个举措。中国只有打开大门和对手们多交流,互相学习,乒乓球运动才会富有生命力。 本报记者 秦东颖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