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超投入产出鸿沟加大 中小俱乐部只能无奈离去

2014年12月29日 15:1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临近年底,中国足球的主题却是“退出”和“转让”。根据中国足协的转让与公示规定,所有中超和中甲俱乐部必须在12月31日前完成相关注册程序。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转让或吸引到赞助商,留给这些球队的时间已异常紧迫。

  中甲球队生存艰难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漂泊与流浪成了中甲多数球队无法摆脱的宿命。而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中甲球队也只能摸爬滚打地经营下去。时间久了,建队目标未达成,坚持不下去了,退出和转让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近几个赛季以来,中国足球联赛尤其是中超联赛的疯狂投入,令联赛的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刚刚过去的2014赛季,16支中超球队的总投入超过20亿元。暂且不论光是比赛奖金就接近9000万元的广州恒大,联赛最后一轮才惊险保级的河南建业,本赛季的投入也超过2亿元……相比之下,中甲一些球队一年的开支仅抵得上中超一些球队一场球的赢球奖金。运营成本不断攀升,中超尤其是中甲俱乐部的收入却难见起色。在市场开发极不完善的中甲联赛,俱乐部的收入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天津松江俱乐部总经理李微奇表示,他们的球队以不欠薪为经营标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会随意给球员过高的薪金。但中甲联赛普遍经营不规范,不少球队以拖欠薪金“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运营,这样天津松江的规范经营很难显示出优势,吸引力也大大下降。当投入和产出的鸿沟越来越大,本就财力有限的中小俱乐部只能无奈离去。

  上赛季中超场均上座率超过两万人,创历史最佳。而中甲联赛场均上座率也就3000人。两级职业联赛近7倍的观众差,让中国职业化足球正在海水与火焰之间穿行。中超球队都有跟队记者,而中甲的跟队记者很少。各大门户网站纷纷雇用中甲情报员,为他们提供赛事比分和资讯。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媒体更多的时候是靠私人关系打电话四处打听。在通向“职业”的道路上,中甲联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报记者 刘大伟 J190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