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跑步热"有商机:跑步装备店年营业额超500万

2015年02月03日 10:45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中国田协近日对外发布了2015年马拉松赛事表,今年国内将举行51场马拉松比赛,在去年基础上又增加了5个,而这仅是在中国田协注册认证的马拉松赛。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去年底在中国马拉松年会上宣布了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更多民间马拉松赛迅速顺势而生。都江堰双遗马拉松赛就将于今年4月18日在成都都江堰举行,这也是时隔17后马拉松赛重回成都。赛事举办,加快推动了跑步运动的发展,跑步市场也从以前的一片萧条变成了“香馍馍”,就像一个美丽可口的蛋糕,想上前分一块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这个“蛋糕”究竟有多大?是否真的如想象中那么好吃?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部门能够给出权威详尽数据。成都商报记者经过对跑步圈内不同人士数天的走访调查,试图接近想要的答案。

  装备

  花钱

  买装备,他每年要花费3000元

  22岁的蒋鑫是一个身高超过1米80的帅小伙子,尽管还在读大四,但他却是有着4年跑龄的“老跑者”,跑步这条产业链中的很多环节,都在他身上有着具体的体现。而如他这样热爱跑步运动,同时也想通过跑步来展现自己个性的年轻人,恰好也是商家们最看中的目标人群。因此,通过蒋鑫,我们或许可以对跑步产业链有一个比较直观和初级的认识。

  2011年蒋鑫开始接触跑步运动,最开始的时候,他对装备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是运动鞋,甚至篮球鞋都穿着就跑,衣服就是短袖,有领没领,棉的麻的,都可以。所以可以说是没有花1分钱专门投入到跑步装备上。”但跑了一段时间后,蒋鑫发现这样不行,首先是鞋子不合适,“篮球鞋太重,跑下特别累。普通的衣服不吸汗,不速干,身体很不舒服。”所以,他开始在网上买一些跑鞋之类的装备,但也只是小品牌,“鞋子200元一双,加上衣服裤子,全身上下也就500元以内。”再后来,随着对跑步运动认识的加深,蒋鑫在装备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现在我一年会准备三套不同的装备,冬夏两季各一套,春秋两季一套。冬天的装备是一条高弹裤,可以很快让汗水渗透到表面,起到保暖的作用,价格在400元左右,短袖也是速干的,200元左右,外套是那种袖子能够连到手指的那种,让你的神经末端不会那么容易寒冷,价格500元左右,鞋子的话就是耐克或者阿迪的跑鞋吧,800元。春秋两季就是高弹裤加体恤,再加一件皮肤衣,一套价格跟冬天的差不多。夏天就是短袖加短裤,400元加400元,鞋子的话得接近1000元。还有冬夏两季各需要一顶帽子,吸汗一点的要200多元。”

  而且按照蒋鑫的说法,以上的装备都是消耗品,特别是鞋子,磨损得很快,经常都要更新,因此,每年在装备上的花费,要3000多元。此外还有带有GPS、计算心率、记录跑步路线、以及语音提醒等功能的智能手表,价格在2000元以上。不过,蒋鑫说,他的装备水平,在他所认识的跑者中,只能算是中等,比他多很多的,大有人在,“一些工作了的跑友,光一套衣服鞋子,就要5000元以上。”

  赚钱

  成都一家跑步装备店

  年营业额超500万元

  正是因为像蒋鑫这样的跑友越来越多,去年底,又一家跑步概念店出现在位于成都繁华地段的商场中。这已经是该商场在一年之内进驻的第二家以卖跑步装备为主的店。如此快的进度,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语“盲目扩张”,也不禁好奇,他们的生意真有这么好吗?“我们店里上个月刚进了60多双1800元左右的跑鞋,是目前店里价格最高的跑鞋,现在只剩下几双了。”成都耐克跑步体验店的何店长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他们店里,每天接待的女性顾客特别多,女性跑步产品也经常卖断货,“上个月我们店里,女性产品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55%。”根据耐克公司去年的统计,跑步产品已经占到公司全部营收的20%,足以跟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相抗衡。

  “我整整花了4年时间进行市场调查,才在去年初创办了这家跑步装备公司。”闫伟是一家跑步装备公司CEO他的公司的跑步装备共有60多个品牌,几乎涵盖了所有跑步产品。闫伟说,最贵的当属智能手表,最高端的需要五六千元。此外还有专业跑步衣裤、鞋子、袜子等,“专业跑步袜的材质必须是速干、吸汗的。而且因为是专业设计,其包裹性、前后脚掌的摩擦处都是经过精心处理的。”这样一双袜子价值在30至300元不等。闫伟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说,他前不久看到一个内部报告表示,2014年中国区跑步装备的营业总额达到了300亿,“这份报告的数据主要来自各个跑步品牌零售商的销售额,所以不见得精准,但像我们这样的跑步装备公司,生意好的一年还是可以做到上千万。”对于300亿这个巨额数字,何店长也认为基本靠谱:“像我们这样的店,一年营业额也可以做到五六百万,生意好一些的还可以做到800万左右,全国这么多店。”

  赛事

  花钱

  到外地参赛,交通费通常是大头

  从2013年起,蒋鑫开始陆陆续续参加国内的马拉松赛事,迄今为止参加了两次重庆马拉松,一次兰州马拉松,一次云南水富马拉松以及一次西昌马拉松,总花费在4000元以上。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次参赛的费用主要由报名费、交通费和食宿费这三部分组成,其中交通费是大头,由于我还是个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所以出去参赛一是不能走得远,二是全部坐火车,去重庆参赛,来回交通费用在250多元,住宿一般只住一晚,平均下来是150元的样子,报名费用一般在100元左右,再加上吃,去一次重庆参赛基本都在700元左右。西昌、水富跟重庆差不多。但兰州就要多不少,首先交通费用就在500元以上,由于我是提前几天去,还在当地旅游了一趟,花费就接近1500元。”

  蒋鑫说,因为还是学生,他参加的马拉松比赛不算多,基本也集中在四川省内或周边,而不少的跑友,真正是追着全国各地的马拉松比赛在参加,“而且他们大多选择飞机出行,也不会像我那样节省,因此花费就远远多于我了。”

  赚钱

  北京马拉松估值已超2.5亿元

  跑友对马拉松赛的热捧,也刺激了更多城市和企业的办赛欲望。今年通过中国田协注册认证的马拉松赛事在2014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场,而据内部人士透露,国内其实还有不少城市向中国田协递交了申办马拉松比赛申请,暂时还没有通过。

  或许是关系到商业机密,截止目前,对外公开账目的马拉松赛事组委极少。据厦门统计局去年公布的相关数据,厦门国际马拉松赛2003年创办,此后十年给厦门带来的直接营业收入累计高达10.72亿元。而据杭州媒体报道,2014年杭州马拉松成本为1200万元,收入达到了2000余万元。“这些赚的钱还只是表面的,最值钱的是马拉松赛的品牌价值。”一位内部人士强调说,以已经有20余年历史的北京马拉松为例,目前北京马拉松估值已经超过了2.5亿元。

  衍生产品

  花钱

  衍生产品盯紧跑友钱包

  虽说光脚也能跑,但只要进入到跑步圈,“装备”自然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专业跑步衣裤和鞋子已经不能满足跑友基本需求,手机跑步APP软件、能量棒、智能手表等专业术语,在这个圈子弥漫。

  蒋鑫被不少圈内人称为跑步达人,除了对装备很有要求外,对一些周边衍生产品也是相当有研究。比如说这两年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移动终端上出现的跑步软件,他也都是玩得滚瓜烂熟,“比如Runtastic、NIKE+、咕咚,现在用的是一款叫郁金香的。这些软件的功能都非常齐全,比如计算心率、记录跑步路线等等,而且现在都具有很强的社交性,比如你注册了某个软件的会员,那么你就可以跟同样使用这个软件的跑友之间进行交流,大家可以上传自己的成绩,互相攀比,互相点赞,互相交流等等。而且,这些软件开发方经常会举行一些免费的线上活动,比如分享该软件的一些内容,可以获得抽奖资格等等。”蒋鑫认为,这些活动应该就是这些跑步软件的推广以及赢利的方式,他并不介意去参加这些活动,但自己“肯定不会”购买收费软件。

  赚钱

  四年时间,一款跑步APP

  估值从50万元增至9.4亿元

  成都手机跑步软件研发公司咕咚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人的要求是在不断提高的,他们在使用了基本服务后,肯定是希望获得质量更高的服务,这时候即使是需要花钱他们也心甘情愿。”而且线下硬件产品的同步开发销售,也是咕咚等手机跑步APP软件开发公司的“掘金”手段,四年时间,咕咚估值从50万元人民币增至现在的1.5亿美元(约合9.4亿元人民币)。

  能量棒也成为了跑步圈的流行词,是跑友训练或跑马拉松时的最佳“伴侣”之一。成都商报记者在淘宝网上看到,一家运动品牌运营店在30天内完成了107笔能量棒交易,其中还有17笔在交易中,而有个别跑友一口气就买了10支以上,这家店的能量棒价格为8.9元至15.5元不等,也就是说,店家在这个月内仅是能量棒的销售额就可达到5000元或更高。

  跑团

  个案

  “跑步公园”去年收入过百万元

  2012年,蒋鑫加入了“跑步公园”俱乐部,几年下来,也是老会员了,他每年都会买上2-3件的俱乐部“队服”,每件价格在100多,花费也就是500元以内。但别因为蒋鑫出钱不多,就小看跑团的商业能力,作为跑步产业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跑团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前景,是非常强悍的。以四川规模最大的跑团“跑步公园”为例,在跑步市场方兴未艾的2014年,跑步公园的收入就超过百万元,而这一数字,必将随着国内跑步市场的火爆而迅速增长。

  同样以跑步公园为例,作为目前全川范围内率先走上商业化之路的跑团,其核心价值为“提供最专业的跑者服务”。他们赢利手段多样,但都建立在“专业服务”的基础上,包括赛事执行、会员服务以及相关产品开发等等,去年一年,跑步公园一共做了超12场的跑步赛事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工作,王超说:“我只是举个例子,可能你组织500人,去给人家一个比赛扎场子,人家可能就给你1万元。但我执行一个比赛,那可能就有10万元,而且那些商业比赛,更不可能只有这个数。”去年一年,跑步公园在赛事执行上的赢利,已经足够支撑起整个团队的日常运营支出,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跑步公园拥有10名专职工作人员,包括两名国内一流水平的专业教练,独立的财务人员以及后勤人员等等,而且还会为二级分会的管理者发放补贴,每个月的运营支出超过6万元。他们的会员服务,包括组织会员活动和比赛,举办免费基础训练营等等。在这一部分中,他们的赢利点主要来自为有需求的会员提供高端一对一特训所收取的费用,但数量并不多。此外,他们会通过跑团的知名度,代理一些运动产品。跑步公园创始人王超介绍,从今年开始,跑步公园将主做“大数据”,即将所有会员通过不同群体分级,更加精细的会员群体,对于各自所针对的商家来说,吸引力更加巨大,而这一部分,也是跑步公园管理层非常看重,能够在未来提供重要赢利点的。

  整体

  2万成都跑友商业价值达1亿

  目前成都,知名的跑团有7个,其中“跑步公园”一家独大,而“成都跑客”规模也很大,此外还有BDC、Riserunning,以及TGD等。此外,还有不少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小跑团。据王超估算,目前成都范围内各跑团的团员总量在1万人左右,此外还有1万名左右参与程度不算很高的人群,大概有2万名左右的跑步爱好者。如此庞大的人群,按照王超初步估算,蕴含的商业价值,超过一亿元。

  如何来挖掘这些商机,各跑团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跑团经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收取会费、比如为马拉松比赛“扎场子”,为运动品牌代言,为商家“站台”等等等等。但在王超看来,这些商业模式都有些“原始而野蛮”,必须建立在会员人数基础上。跑步公园就以发展“二级分会”为办法,建立起来了5000人这一庞大的规模,而为了争夺会员和市场,不少跑团之间也有比较深的矛盾。不过,由于目前成都的跑步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真正能够赢利的跑团,只有跑步公园一家,其他的跑团,可能支出和收入恰恰能持平,或者根本还没有进行商业开发,纯粹以爱好集合在一起。在王超看来,商业化和专业化是跑团必然发展的方向。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