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CBA总决赛一票难求 辽宁老总怕要票很少接电话

2015年03月12日 08:2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总决赛首场轻松取胜,北京首钢队昨日训练强度不大。主教练闵鹿蕾(上图中)亲自演示,两大功臣马布里、孙悦(左图)表情轻松。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昨日下午,总决赛球票早已售罄。偶尔有球迷到本溪体育馆售票处打听,马上就被“黄牛”包围。

  CBA总决赛Ⅱ 今日19:35

  CCTV-5 BTV体育 直播

  CBA季后赛,对任何一支球队来讲都是证明自己实力的一道坎儿。跨过这道坎儿,大家都是幸福的。可是,参加总决赛的俱乐部老总、教练、球员以及球迷都有各自的烦恼。到了这个时候,除了赛场上的针锋相对,场外,大家还要为另一件大事发愁,那就是找票、买票,以及应对找票。本溪如此,北京亦如此。

  本溪 的哥友情提示:票可不便宜

  到了季后赛,很多从来没有看过球的人也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坐到体育馆里,欣赏那些百万、甚至千万年薪的球员的表演。不过,今年在本溪,买票太难了。

  怕要票

  辽宁老总很少接电话

  不过,随着近几年职业体育和CBA市场越来越火,这样的事少了很多。CBA季后赛,能够找人买到票,那就已经有了很大的面子了。在辽宁与北京的第一场总决赛前,有消息称,辽宁主帅郭士强自掏腰包买了4万多元球票,一些球员买票也花了不少钱。

  辽宁俱乐部总经理严晓明,因为要票电话太多,这几天,他的电话虽然畅通,但很少会接听。即便找他疏通关系花钱买票,他也无能为力。

  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球迷只能从“黄牛”手中买票。总决赛第一场开赛前,从400元的乙等票到1200元的VIP票,在他们手中没有不翻番的。

  太能赚

  半场后黄牛票仍加价

  除了国企赞助的俱乐部之外,其他俱乐部一个赛季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票房。能够打进总决赛的俱乐部,季后赛的票房甚至能顶得上常规赛季的收入总和。与之前几年不同,辽宁俱乐部今年将球票的经营权收回,此前,他们几乎是将球票外包的,每个赛季只收固定额度的外包款。上赛季,一家公司从辽宁俱乐部手中买走球票的经营权,大概在千万元左右。

  辽宁队本赛季杀进总决赛,他们让这里的球票变得“洛阳纸贵”,即便半场比赛过后,黄牛手中的余票依然价格坚挺,面值400元的票还是要加200元。“这些人(黄牛)太狠了,很多从沈阳过来看球的球迷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回去了。”一名本溪的出租车司机与记者聊天时说。

  最近几天,每次坐出租车,司机第一句话都是“友情提示”,“你们是来看球的吧?票可不便宜!”

  北京 买票要摇号 每人每场限购两张

  本溪体育馆能够容纳6500名球迷,北京的万事达中心则是容纳18000多名观众的北京奥运会场馆,但是,这里球票依然紧俏。在半决赛之后,有着丰富赛事运营经验的万事达中心直到3天前才公布售票方案——在线抢票和预约抽票。昨日,球迷开始抢票。

  为公平

  请公证人员监督抽票

  最近几个赛季,北京首钢队一直将季后赛的主场放在万事达中心,球迷也很喜欢这里万人齐喊“北京加油”的气氛。但每当半决赛开打时,球票就成了北京市场上,乃至这座城市最紧俏的商品。

  为了能让更多的球迷有机会到现场观看比赛,万事达中心不得不出台限量措施,每张有效身份证每场比赛限购两张球票。同时,为了照顾不同球迷的购票习惯,并考虑到球迷对去年总决赛预约抽票方式的认可,今年总决赛售票依然采取在线抢票和预约抽票两种方式。

  为了确保公正性,万事达中心邀请了公证人员,对预约抽票工作进行监督。“到了季后赛,北京球迷的球票需求量更大,总决赛更是这样,真真切切的一票难求。一场比赛的门票发售量远远不能满足球迷的需求,但我们为了能让球迷买到票,想了很多办法。这次由第三方监督抽票,目的就是保证公正,尽量杜绝黄牛大量囤票。”万事达中心总经理国今娇解释说。

  数字化

  每场对外售票约1万张

  国今娇昨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能容纳18000多名观众的万事达中心每场比赛大概有14000张可售球票,其中10000张左右的球票是对公众销售的。“随着北京首钢队的成绩越来越好,北京的球市也水涨船高,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是好事,我们也有能力为球迷提供更好的服务。”国今娇说。

  万事达中心称,不方便透露近3个赛季的票房数额,但国金娇肯定地表示,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即便季后赛首轮,场馆的上座率也达到了80%,“这已经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了。”

  与严晓明一样,国今娇除了正常的工作电话,每天也会接到不少朋友的“找票”电话,不过她坦言,要票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人能够接受买票看球,大家的认识也在逐渐改变。”

  新京报记者 田欣欣 本溪报道

【编辑:于晓】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