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赛事审批改革还需激活市场 部门联动少仍是阻碍

2015年05月12日 16:4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举办赛事是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原生动力,赛事审批制度改革则具有体育改革风向标的意义。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体制机制,简政放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随后,国家体育总局于2014年12月30日出台了《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3个文件,进一步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如今5个月过去了,效果如何?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司长刘岩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就赛事审批改革后的成效,遇到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设想等进行了解读。

  需审批赛事数目减少

  改革前,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竞赛审批,都被列入《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和《体育总局行政审批公开目录》,属于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刘岩介绍,原先体育总局每年列入《全国体育竞赛计划》的国内及在国内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共1000项左右,改革之后,2015年需要体育总局审批的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赛事将大幅减少,预计仅为200项左右。

  目前仍需审批的赛事主要包括全运会、冬运会等全国性综合运动会,以及全国性航空体育竞赛活动、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活动等特殊项目赛事。“除此之外,其它全国性体育赛事,一律无需体育总局或内设部门、下属单位审批。”刘岩说,“在中国举办的商业性和群众性国际体育赛事,体育总局也完全取消了赛事审批。”

  刘岩谈到,体育总局在贯彻国务院的要求方面态度十分坚决,“国务院的文件要求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两类体育赛事的审批,体育总局印发的赛事审批改革文件中所取消的全国性体育赛事审批,已经不限于商业性和群众性两类体育赛事,实际上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一些体育赛事。”刘岩说,“应当说这个力度是很大的,因为赛事审批制度改革是体育行业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

  靠批文收费将被杜绝

  依靠批文权便可收取费用,是这次赛事审批制度改革中重点打击的行为。刘岩表示,虽然不少比赛的审批已经取消,但与此同时出现的“变相审批”同样值得警惕。体育总局出台的赛事审批改革文件中指出,坚决杜绝对已经取消的审批项目以其他名目搞变相审批,严格禁止各厅司局、直属单位针对已经取消审批的体育赛事出具或印发含有“同意、支持、批准、许可、授权、备案”等意义的文件。

  “手里有份批过的文件心里就踏实了,现在依旧是不少办赛主体的心态,改革后,这些文件已不符合规定。”刘岩说,“我们感觉,关于赛事审批改革的宣传效果还不够,使得各类社会主体并未完全知晓体育总局采取的改革措施,也无法真正认识到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对其自身权利义务的影响。”

  当然,取消赛事审批,并不意味着各单项体育协会等以往的赛事主办单位就此离场,只是在更多督促、推进他们参与比赛的角色。

  2015年年初,中国田径协会取消了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制度,在马拉松比赛数目节节攀升的同时,田协并没有远离马拉松。中国田协副主席王大卫介绍,近年来田协的工作重点一直是致力于提高办赛等方面的服务。而正是通过高标准、专业化的服务,不少社会各方形成的办赛主体主动找到田协合作。这也说明,与赛事审批改革相适应的配套工作还有很多,比如去行政化的协会制落实就是一个重要环节。

  部门联动少仍是阻碍

  “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后,最近几个月的体育赛事数量并未出现井喷式增长。”刘岩说。针对此种现象,他们也进行了分析,而最终强调的,就是要深化改革,才能让改革的红利真正为大众和市场所享受到。

  “取消审批之后,没有批文,有时候事情还不一定好办。”刘岩道出了目前工作中的一个怪现状。原先,体育部门关于赛事的批文在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眼中能起到类似“通行证”的作用,因为同为政府部门,彼此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可信赖的沟通机制。而在取消赛事审批之后,没有批文的办赛主体有时会吃到“闭门羹”。“如果仅仅是体育部门一家取消体育赛事审批,而涉及体育赛事的其他业务部门的相关制度不调整,那么赛事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刘岩坦承目前的问题之一。

  少了批文反而多了麻烦,自然有违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初衷,这也是改革进程中的阵痛。除了各部门缺乏联动之外,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执行力度不一,也是目前不少办赛主体反映“办赛难”的原因之一。“体育总局层面大幅取消了全国和国际性赛事的审批数目,但地方的群众性赛事及商业性赛事由地方体育局来审批,改革也需要在不同层面全方位推进,才能达到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这也意味着,需要培养各个层面的办赛主体,而不仅是就全国性和国际性的赛事审批进行改革。从目前看,地方性的赛事最应起到活跃体育氛围,培育体育人口、扩大体育消费的功能,而这方面的审批改革,还需要多个部门协力推进。”刘岩说,“由此可见,改革牵涉的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动仍需进一步理顺,并形成新的运转体系。”目前,各地方体育局在赛事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进度不一,这也是赛事数量并未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