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男网准单飞面临资金不足 吴迪长时间自己练

2015年10月13日 16:0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每一年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都给了中国男子网球选手登台亮相的机会。今年三张正赛外卡,分别颁给了张择、吴迪和柏衍三位中国男网排名前三的选手。但是,和以往大多数时候一样,三位中国选手依旧难以跨越“一轮游”的宿命,加上首次登上大师赛赛场的上海网坛新秀张之臻在内的五位资格赛选手,中国男网选手继续“默默无闻”。

  有关中国男子网球选手何时才能崛起的问题屡屡被问起,但相比以往几年,这些曾经意气风发的脸庞上,多了几分疲惫和倦怠。“几年前想着要去冲击世界排名前100,但这些年下来,很多时候会考虑,到底自己要不要坚持下去。”张择的话,道出的是中国男网选手共同遭遇的窘境。

  缺钱:“准单飞”少了动力

  25岁的张择目前世界排名182位,在所有中国选手中排名首位。今年年初澳网,他创造了大满贯正赛第一胜历史,也曾创造过排名148位的中国男网最高排名。

  那时候,张择的目标是进入世界排名前100,创造中国男网奇迹。但眼下,他说醒过来第一件事,是考虑生计。对于现在的困境,张择毫不忌讳。

  两年前,张择和吴迪这两位中国男网前两位选手开始尝试“准单飞”:和李娜、彭帅等金花不同,起点不高的他们依旧需要地方队支持。根据目前的“优惠政策”,张择和吴迪每年能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网管中心40万元补贴,加上地方队的40万元,两人一年有80万元支付团队和参赛费用。但事实却是,两人都拥有外教,对于高度职业化的网球而言,80万元支付完外教的工资,所剩无几。

  张择说,每一站比赛他和外教的消费,都由他自己承担:“每一站消费都很大,所以压力都在自己的身上。”这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赢比赛拿奖金,他和教练的这次出行,将是赔本买卖。

  吴迪曾经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武汉老乡李娜拥有专业团队的羡慕。他现在和日本选手添田豪共用一个教练,而之前一年半时间里,因为缺少资金支持,他一直在“自练自”。

  排名低:赞助商不愿关注

  中国金花郑洁曾经算过一笔账:“一个职业网球球员,每年需要100万到200万元,才能组建一个团队去征战职业赛。这样的投入需要5到8年,还不能保证打出来。”

  没有钱,只能找赞助商。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李娜的成就吊高了中国网球迷的胃口,无形中也提高了赞助商的眼光。男选手因为排名太低,很少会有人看得上他们。“我们男网基本没有赞助,可能赞助商也在等,看我们这批人中谁能取得突破。”张择说。

  张择很希望有康复师和体能师,但直到目前,他还在为他和教练的比赛费用“闹心”:“我也一直在寻找赞助,但眼下的排名让我很窘迫。希望把排名打上去之后,能有更多的人支持我、帮助我。”

  虽然接连拿到中网和大师赛的外卡参赛,但是目前世界排名第227的吴迪依旧是个“苦孩子”。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身边只带着三把拍子比赛,而一般球员都会带上七八把。“我们好几个球员的球拍赞助合同都到期了,接下来还得慢慢找,”吴迪说,“毕竟我们排名很低,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升排名,给大家信心来赞助我们。”

  出路:找到职业网球感觉

  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曾经不止一次地对中国男网发展提出建议:“希望中国选手能多参加一些高级别比赛,而不只是参加一些挑战赛和低级别赛事。”

  小德的忠告是有建设性意义的,却又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中国男子选手缺钱和缺赞助这对矛盾,已经限制住了他们的脚步:受制于有限的预算,大多数男网选手只能选择水平相对较低的亚洲或者国内赛事,而只有参加低级别的赛事,才有可能赢得比赛获得奖金维持收支平衡。

  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成绩难以提高,排名也难以大幅度提高。

  虽然中网、大师赛等本土高级别赛事为张择、吴迪们提供了宝贵的和高手过招机会,但因为实力悬殊,终究没法得益于此。

  如何突破这个困境?吴迪的回答或许值得借鉴:“我想我们还得从自身找原因。”他认为,不够积极,甚至有点懒,阻碍了自己的脚步。无论是张择或是吴迪,都来自地方队,衣食无忧的环境,让他们和同龄人少了一份竞争力。

  李娜就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批评老乡吴迪“太懒”;郑洁认为,中国球员从小都是在体校或体工队,打得好或不好都是队里买单,与国外选手相比,那种对胜利的渴望差距很大。她认为,年轻选手训练都很刻苦,但对于职业网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即便是李娜和郑洁,单飞后很长时间里也经历诸多挫折,甚至险些退役,才逐渐找到职业网球感觉。

  所以,对张择和吴迪而言,独自上场的路,才刚刚开始。

  ■本报记者 龚洁芸实 习 生 王若弦

【编辑:于晓】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