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运会志愿者:不拼颜值拼服务 用笑脸组成群像

2015年10月20日 10:5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你要去的地方有点远,我给你查一下。”站在福州街头的一名“小青柠”边拿起手机查看地图,边羞涩地解释说“我不是本地人”。这是记者在首届青运会开幕前问路时遇到的一幕。随着盛会正式开幕,不少人生中第一次成为志愿者的福州市民或学生,也与首次举办的青运会一样,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大学生张燕和刘婷是本次开幕式的志愿者,主要负责主体育场演员进出通道引导以及临时搬运等任务。“开幕式的节目很精彩,听到大家的掌声和欢呼声,真的非常开心。”刘婷说,因为要安排引导,她在排练时就没有看过几眼节目,正式演出时更是只能偶尔瞄一下。

  来自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她们,其实已经在赛场这里忙碌了一个月。“熟悉场地、了解流程、跟演职人员对接等,每天都很忙碌,甚至到夜里十点才能回学校”。张燕说:“感觉自己很幸运,留在家乡上学遇到青运会这样的盛会,并且还能参与其中。以前常常羡慕世博会、亚运会在别的城市举行,这次我们会用福建人民的热情,欢迎各地的小伙伴们。”

  能够参与到热闹开幕式的志愿者是幸运的,而更多分散在各个场馆中的“小青柠”们有时更多是在感受孤独。先于开幕式进行的U17组女子排球比赛,由于赛场远离福州市区,整个体育馆里只有十多名观众,不过坐在看台上负责引导观众与维持秩序的志愿者还是一丝不苟地端坐着,等待着哪怕一名观众的进场。

  来自排球之乡福建漳州的吴晓彤,这次正好在排球赛场提供志愿服务。“我是看着排球长大的,这次有机会服务排球很难得。”她说,像她的班级里80多人中有40人报名,只有10多人通过笔试、面试留了下来。“现在的观众还不多,我们正好可以当做练习,我相信到了决赛一定会有很多人来看,我们也能把这次比赛最好的服务展示给他们。”

  此前半年的培训、演练,牺牲了很多业余时间的吴晓彤直言“没时间去市区逛街吃饭真的瘦了好多”。“这段时间学校统一给我们请了假,不过后面能不能补上也不知道。还好我今年只是大二,而且相比之下志愿者服务的机会,要比书本上的知识够受用。”

  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的足球场上,在绿茵场上飞奔的球员,与场外不远处坐在长条凳上的担架队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随时在场边待命的医疗组志愿者刘岩说,他和三位同事是旗山校区的“担架boys(男孩儿)”。不过,在一场武汉队对乌鲁木齐队的比赛中,双方球员拼抢激烈但不凶悍,没有球员出现严重伤情,这些“男孩”只能全场保持坐姿。

  “其实这样最好。”刘岩说,“能让担架抬下去的,大多是伤筋动骨的,我们派不上用场,就是比赛里球员们最幸运的事。”在福州的骄阳下,来自“火炉”武汉的球员在比赛中都频频在比赛中断时大口灌着矿泉水,穿着长袖、戴着帽子的担架队,则只是在裁判吹响终场哨时拧开水瓶,好像是终于松了一口气。

  套用一句网络金句,“他们本就有青春无敌的高颜值,但偏要用服务赢得掌声”。半个多月时间里,榕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青运会志愿者,虽不是各个身着“小青柠”服饰,却都是福州街头最美丽的风景。13万多名志愿者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宣传、交通引导、应急救助、信息咨询……志愿服务无处不在。他们一张张笑脸组成的群像,就是人们眼中福州的模样。(完)

新华社福州10月20日体育专电 题:青运会志愿者:不拼颜值拼服务

新华社记者郑昕 刘姝君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