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排协将引入俱乐部准入制 各赛区不再接待执法者

2016年04月01日 07: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从1996年创办全国排球联赛至今已经20年了,但中国排球联赛因种种原因所限始终未能进入职业化轨道。昨天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中国排球联赛工作总结会上获悉:从今年联赛开始,中国排球改革将迈出第一步。改革具体内容包括与相关部门共同研发鹰眼技术;取消20年来赛区负责赛事监督(技术代表)裁判的接待工作,改由联赛组委会统一负责;推出职业俱乐部准入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动作如此之大开中国排球联赛之先河,不难看出此次中国排球的改革是动真格了。

  准入制终于要来了

  在众多改革措施中,准入制是俱乐部职业化的一个质化标准。从联赛创办伊始,国内所谓俱乐部模式建立在地方体育局为主、企业赞助为辅的基础之上。人权、财权实际上仍掌控在地方政府部门手中,这既打击了赞助商的积极性,也严重阻碍了职业化的发展。

  为此,排管中心昨天正式公布了《中国排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方案》(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排球联赛”前直接冠以“职业”二字,同时还对俱乐部建设从财务管理到必须履行的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每个俱乐部(男或女)注册资金为500万至800万元人民币;俱乐部每年青少年经费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建立不少于300人的球迷会员组织,每个赛季为球迷会员组织提供不少于5万元的经费支持;必须拥有一支或以上拉拉表演队等。

  排管中心主管日常工作的刘文斌副主任表示:“从2017-2018赛季开始实施准入制,分阶段设置相应的门槛。”尽管准入制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准入条件和细则或许还会有相应的变化,但准入制已势在必行。这也意味着中国排球职业联赛将迈出实质化的一步。

  赛区不接待执法者了

  昨天,在工作会议上刘文斌宣布:从新赛季开始,赛区不再负责裁判、技术代表的接待工作,而改由联赛组委会统一负责。看似一个小小的改革举措,却反衬出排管中心对保证联赛竞争环境公平、公开、公正的决心。以往,由于经费所限,联赛组委会将接待技术代表、裁判的工作放给赛区。这种“指定性”也给了各赛区为私利运作的空间。常年来,各个赛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接待技术代表、裁判工作上下工夫,冀望由此为本队获得利益。每届联赛都会有对某些场次裁判有失公允的质疑声发出。而个别技术代表也出现过忽略自身职责,对赛场出现的不利于主队情况采取不报、漏报甚至瞒报。这不仅大大挫伤了球迷和球员的心,也严重损害了中国排球联赛的形象。

  “鹰眼”快要“睁开”了

  在中国排球一系列改革举措中,鹰眼技术的使用是职业化与否的标志。作为现场鉴别“对与错”的高科技手段,鹰眼技术最早施用于网球比赛。事实证明这项技术对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不难看出,这项技术的使用对力图打造职业化联赛的中国排球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高达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投入和租用资金,还是难以在大多数处于温饱阶段的国内联赛中普及。但作为推进中国排球联赛职业化改革的一部分,中国排球协会策划从下届联赛开始逐步试用并逐步推行“鹰眼”技术。

  今年3月15日,排管中心召开了“鹰眼挑战-裁判辅助系统”综合评估会。据悉,共有4家单位报名参加,而中国排协最终将选择一到两家共同开发。针对目前国内俱乐部财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刘文斌在承诺“中心将给予相应经济补贴”的同时,也表明了使用鹰眼技术的决心。不难看出,无论价格高低,从今年新赛季开始,“鹰眼”将在中国排球联赛赛场上“睁开”。

  改革不能影响中国女排成绩

  尽管下了改革的决心,但考虑到中国排球的特点,改革还是有条件限制的。刘文斌表示,任何改革都不能影响国家女排成绩,否则改革就是失败的。

  当年,当排球联赛即将推出时,袁伟民也曾表达相同的意思。而联赛从创办之初的“裸奔”,到后来的蓬勃发展,也无不与国家女排兴衰息息相关。2003年和2004年两个赛季,由于中国女排连夺世界杯和奥运会冠军,国内联赛市场异常火爆。而后女排成绩的“不温不火”,以及伦敦奥运会和2013亚锦赛两次失利,更是让联赛市场备受影响。“女排兴则联赛兴,女排衰则联赛衰”已成了中国排球市场兴衰的定律。此外,中国排球还将在比赛装备放权给各俱乐部、加强外援及外教的管理制度、强化国内球员转会机制,以及恢复每个赛季后明星赛、创办单项赛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尝试。一眼看上去改革举措比比皆是,而能否一一实现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对多年来处于“死水一潭”状态下的中国排球,这次看来不动真格的也不行了。

  文/本报记者 李晖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