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基层校园足球工作者的无奈:能否少些身份限制?

2016年04月01日 08: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能否多举办一些全国性校园足球比赛、能否在足球少年的自由流动上予以更多的保障、能否对足球少年的户籍身份少一些限制……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名中小学校的校长或体育老师,面对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校园足球活动,这些校园足球的基层工作者道出了不少苦衷和诉求。

  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日前正式成为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动商足球研究基地,这也是国内首个以“动商”理念对校园足球的开展进行指导和研究的学校。而该校也是教育部首批公布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曾经参加过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校园足球冠军赛总决赛,不过,校长吴瑞杰却不知道学校何时再能获得参加全国性校园足球比赛的机会。

  “我们今后能参加的校园足球比赛只限定在温州市范围内了。”仰义二小校长吴瑞杰表示,这是因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小学不出区(县)、初中不出市、高中不出省”,依照这一政策,官方组织的小学、初中全国性校园足球比赛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学校很难获得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机会。

  但基层学校却渴望参加官方组织的全国性校园足球比赛。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体育教师邓展望表示,参加官方组织的全国性校园足球比赛,首先学校会更重视,其次赛事平台的档次很高,能参加这种比赛对孩子是激励,从老师的角度来说,通过与各地学校老师的交流,也能获得学习机会。

  郑州市第七中学初中部体育老师石磊表示,孩子们在全国性比赛中得到的收获肯定是其他级别的比赛难以给予的。学校、足球少年和体育老师都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这种全国性比赛。

  吴瑞杰坦言,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时,如果仅依靠教育部门拨款,经费就捉襟见肘,企业赞助是积极补充。但企业也希望学校能够在高级别的校园足球比赛中亮相。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宗平表示,校园足球领域之所以有三个“不出”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同时也为减少校园足球的比赛活动对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在中国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这个精神也是合理的。但应该注意到,对于很多足球少年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国家级赛事平台,这对孩子是一种很难用其他方式替代的荣誉和激励。

  校园足球的相关规定,是鼓励优秀的足球少年合理流动的。不过,吴瑞杰却发现,学校曾有孩子在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训练三个月以上之后,就无法再参加校园足球比赛了。这让学校向职业俱乐部梯队输送小球员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吴瑞杰表示,在浙江,绿城俱乐部的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很高,如果能够进入绿城梯队无论对俱乐部还是对孩子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当然,并不是所有送去的孩子都能进入梯队,或者也有孩子希望日后重新回到学校。但按照现在的规定,这样的孩子已经很难再回到普通学校,因为他们回来后也没有办法再参加校园足球比赛了。吴瑞杰担心,这会让学校不敢再向俱乐部梯队输送人才,而且家长和孩子也会对加入职业队的梯队产生顾虑。

  为杜绝高中阶段校园足球比赛的“雇佣兵”现象,国内不少省市都对校园足球比赛的参赛运动员户籍地做了要求。浙江的政策是外地户籍的学生不能参加省内高中阶段的校园足球比赛,“现在打工子弟在浙江上学的情况很普遍,有些孩子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都是在浙江上学,也是在浙江踢球,这些孩子到了高中如果不能再在浙江踢校园足球的比赛,那么他们只能选择不踢球,或者回到原籍。”吴瑞杰表示。

  在校园足球比赛的学生户籍问题上,各省市的政策也有差别,例如河南只对学生学籍做要求,不限制户籍。在广东深圳,则规定了外地户籍学生在校园足球比赛中的人数比例,只要不超过规定的比例限制,外地户籍学生也能参加深圳的校园足球比赛。对于教育部门对孩子以“雇佣”身份参加本地校园足球比赛的顾虑,吴瑞杰表示,“如果担心有些孩子是因为踢比赛的需要临时从外地借入的,其实从孩子的学籍上很容易查出来,不一定非要用户籍来限制。”

  本报北京3月31日电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