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女子公路自行车只练不赛是短板

2016年05月10日 09:1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车手普译娴与奥运梦想之间,只隔着约30个积分的距离。4个月前,在亚洲自行车锦标赛上“意外”获得第二名,让这个23岁的云南姑娘成为中国女子公路自行车项目唯一有望进军里约奥运会的选手。面对5月31日的积分关门时间,她拼命攥着来之不易的机会,不想让它溜走。

  在世界自行车竞技版图上,中国女子公路自行车的坐标并不显眼。当欧洲职业车手每年参加比赛的里程高达1.5万公里时,中国大多数女车手只能守着4个国内比赛,加在一起不足500公里。能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的普译娴算是少有的幸运者,“人家靠赛,我们靠练,这是最大的差距。”

  比赛稀缺导致经验不足

  5月8日,2016年“永达天恒传媒”杯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落幕。作为世巡赛唯一的亚洲站比赛,英国、荷兰、意大利等18支职业队和国家队,几乎涵盖最强阵容。按照国际自盟规定,奥运积分排在前二十二位的国家队或前100名的个人将获得里约奥运资格,许多车手都铆足了劲“抢分”。

  即便在国内,普译娴也并非最强者。她的优势在于爬坡,在讲究团队配合的公路项目中,她的角色更适宜当“破风手”。在环崇明岛赛这样的平路赛段,她只能靠抓途中冲刺点奖励时间的战术,来争取好名次,但几次努力均告失败。“我所有希望只能压在舟山了,那里有山路赛段,起码要拿到前三才行。”普译娴说。

  环崇明岛赛与环舟山群岛赛只间隔两天,如此快节奏和高强度,令常年待在专业队的普译娴难以适应。在亚锦赛之前,她甚至没有任何国外比赛的经验,“看见日本、韩国对手都有点怕”。一般全国冠军赛或全国锦标赛,往往有比较长的间隔期,这是每周都有比赛的欧洲车手很难想象的。

  比赛的稀缺、经验的不足,往往造成“致命伤”。“中国公路女车手身体条件都不错,但运动员的能力表现出来,必须通过一定的比赛次数,训练永远模仿不了实战。就像小普的亚锦赛,最后输在没有冲刺经验,上坡时不知道什么时候发力,不然就可以拿亚洲冠军直接进军里约了。”环崇明岛赛顾问、中国香港队总教练沈金康非常遗憾。

  专业队与职业圈难兼容

  普译娴效力的中国崇明—丽以芙—卓比奥斯队,在本次环崇明岛赛获得亚洲团体总冠军。这支国内唯一的女子公路职业车队,依然是省市队的翻版,一年能参加的不过泰国赛、卡塔尔赛以及国内的两场比赛。“中国运动员的状态是,空闲时服务职业队,忙的时候服务省市队,两个比赛系统难以兼容。”沈金康说。

  要赢得公路赛,不能靠“一个人战斗”,团队合作与战术实施,依赖于长期的磨合。北京奥运会时,中国女子公路车手与世界强手尚有一拼,得益于当时的女子职业队捷安特队每年到欧洲参加近万公里比赛。但目前而言,无论职业队还是国家队,都无法真正融入自行车职业圈,这并不完全是钱的问题。

  不同于场地项目,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的高度职业化,并不适宜国家队的集中训练方式。就算奥运资格,外围积分也是依靠职业队去拿的。就像普译娴,选择参加职业赛,意味着无暇顾及全运会资格赛。

  但普译娴并不纠结,加入职业队的经历,让她接触到有别于专业队的新东西。“国内团队战术的概念不强,比如整个队伍保护冲刺手,除了辽宁队、香港队能实现,其他队都是各自为战。”她也知道,即便幸运拿到奥运参赛资格,单兵作战是最大的短板,只能跟着强队借力拼一拼,“哪怕一个人,我也想去”。

  以俱乐部探索职业模式

  这次环崇明岛赛,中华台北队的黄亭茵大放异彩,第一和第三赛段连夺冠军。从场地转到公路项目后,她几乎参加了所有能去的比赛,有时持续一个月在美国、欧洲征战。“未来中国女子公路项目要发展,最关键的是如何利用欧美赛场来练兵,50%—60%的运作系统要跟世界接轨。”沈金康反复强调。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承办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最多的国家,却难以换来一个奥运名额。正如有业内人士总结,中国自行车职业化只停留在市场赞助层面,而非理念和性质上的蜕变。很多公路运动员还要兼场地项目,一些所谓职业队只是临时拼凑而成。

  好在骑行运动的勃兴,让社会化俱乐部逐渐崛起。沈金康寄望于业余这条路,成为传统人才体系的补充,而这与欧洲自行车系统是相似的。“现在业余的太业余,未来应该完善业余比赛的分级制和升级制,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教练资源、体育科研。业余顶端的运动员是自由身,通过职业队参加国际比赛,竞争面要广阔得多。” 沈金康说。

  普译娴说:“国内车手一般能骑到二十七八岁,我想再拼一届奥运会。像日本车手萩原麻由子那样走到国外职业赛场,是更远的梦想,国内女子公路项目还没人做到过,我知道很难,很难。”(郑 轶)

【编辑:高辰】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